全省唯一、国家级!“视线”覆盖42公里水域的“AI天眼”有多强?
交汇点讯 “再往前走就是危险水域了,请你们抓紧离开!”7月6日下午,骆马湖畔,几名青年嬉笑着走向湖边,刚要踏过警示牌标注的危险区域,头顶就传来一阵螺旋桨声,一架无人机悬停在他们头顶,随后就是民警的提醒。
民警的劝告让他们立即停下了脚步,不过也比较纳闷:现在无人机都会未卜先知了?记者从宿迁警方获悉,就在近日,2025政法智能化建设案例及论文评选结果揭晓,这套名为“骆马湖防溺水智能感知预警平台”的系统入选“智慧警务创新案例”,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案例。凭借着它,宿迁警方守护着长达42公里的骆马湖岸线,并创下连续三年未成年人“零溺亡”的好成绩。
记者了解到,这套系统的核心是“空中守护”。沿湖的制高点上,部署了44套集AI摄像头、红外微波感应和语音报警于一体的智能警戒系统。它们并非普通的摄像头,而是被赋予了“智慧大脑”的哨兵。
“这套系统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电子围栏’”,宿迁市湖滨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公安分局局长郝劲柏介绍:“一旦有人越过安全边界,系统会立即识别并自动发出语音警告。同时,所有信息会实时汇聚到智慧管理指挥中心。”
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一屏观全湖”的震撼场面。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调度与系统联动的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和精准喊话,这种“雷达探测+光电跟踪+无人机巡查”的深度融合,真正掌握了防溺水的“制空权”,让危险行为无所遁形。
科技是“天眼”,但救援落地需要专业的“飞毛腿”。面对42公里的广阔水域,任何技术都有其极限。为此,宿迁警方做出了一个创新性的回答——组建“湖滨水上救援联盟”。这个联盟整合了公安、海事、消防以及蓝天、黄河等多支专业救援队和游艇俱乐部的力量。他们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入驻联勤警务站,统一调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支联盟队伍配备了巡逻艇、救生摩托等高效装备,全天候在重点水域巡防,并常态化进行救援演练。
数据最有说服力:近三年来,联盟成功救助了22名溺水群众,劝返了超过1890名试图进入危险水域的游泳者。这支专业、快速、高效的水上力量,与空中的AI“天眼”形成了完美互补。
除了高科技和专业队,还有什么“秘密武器”?记者发现,骆马湖沿岸设置了16套智能微型应急救援站,里面配备了救生圈等设备。更引人注目的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醒目的救生竹竿和警示标牌,总数分别达到了360根和80个。
而一项在全省首创的举措,更是将防线延伸到了每一位游客身边——“防溺水有奖举报”。任何人只要发现危险涉水行为,拍照取证后拨打电话举报,核实后便能获得100至300元的奖励。
这一举措,巧妙地将每一位市民和游客都变成了流动的“安全哨”,让防溺水工作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
从天上的AI“天眼”,到水上的专业联盟,再到地面的便民设施和全民参与,一张覆盖“水陆空”、融合“人防+技防”的立体化安全网就此织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王淼 孙明建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