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首亮相 “无感知”拆线成现实
12月20日傍晚,正值周一下班晚高峰,常州市天宁区青洋路高架上车流如织。高架上空20米处,一台智能机器人正在高压线上进行导线拆除和牵引回收工作,在市民“无感知”的状态下完成线路改造,实现传统作业的创新性改变。该项新技术的应用在国网系统内尚属首次。
上午10时许,在220千伏东三线(同杆110千伏郑青线)跨青洋路高架拆线工程现场,常州晋陵输配电工程公司的4名电力工人已在高架两旁的铁塔上准备就绪。在地面工作人员的远程操控下,一台带滚轮的机器人从铁塔一端开始沿高压线平稳前行,并将随身的牵引绳用挂钩固定在导线上,防止导线拆除时因重力垂落。固定完成后,通过牵引从另一侧抽出导线,再由地面遥控指挥氦气球将牵引绳回收。整个过程安全有序,7个小时就完成了8根102米的导线及地线拆除工作。
“按照传统作业方式,施工前需要在交管部门申请办理两次封路手续,由人工上塔完成导地线的松线、落线、开线和回抽等工序,流程复杂且周期较长,不仅增加成本开支和施工难度,也会对城市交通通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拆换线机器人的研发者之一常州晋陵输配电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段家振介绍道。
使用智能机器人作业后,整个工期由原来的至少一个月压缩至以小时计,不仅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与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周边居民的正常出行,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据了解,拆换线智能机器人研制项目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5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该项目有助于提高作业的智能化和机械化率,可以广泛应用于电网系统内外各种需要开展输电线路拆换线的环境,尤其是在跨高架、高铁、河道、房屋等重要跨越段,填补了该区段施工的空白,实现重要跨越区域即有线路施工由传统作业模式向数字智能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升了电力线路施工的智能化水平,为省内乃至全国电网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技术保障。(王洋 陈佳颖)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