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休渔了,“海鲜自由”还有吗?

2025-05-08 08:53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5月1日12时,随着我国大部分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连云港市的1600余艘渔船纷纷归港。然而,这里的海鲜市场却依旧热闹非凡——工厂化循环水车间里鱼群欢跃,电商直播间内梭子蟹、紫菜等产品秒空,千亩养殖滩涂迎来丰收季。近年来,连云港市通过智慧养殖技术,成功打造“蓝色粮仓”,让人们在休渔期也能实现“海鲜自由”,餐桌上的“鲜味”从未间断。

休渔不断供:养殖海鲜撑起市民餐桌

“老板,今天梭子蟹什么价格?”“这批货个头比较大,每个都在4两左右,每斤零售价140元。”5月6日,连云港海宁路便民市场里人声鼎沸,水产销售区内,顾客与商贩询问价格、交谈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个循环水暂养池内,梭子蟹、皮皮虾、石斑鱼、鲍鱼、生蚝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常规海鲜品种以及帝王蟹、珍宝蟹等进口高值品种应有尽有。

“休渔后,梭子蟹、皮皮虾的价格稍微涨了些,平均每斤涨10元到20元这样,贝类、鱼类的价格都很稳定,基本没变。”市场内一位经营户介绍,休渔后部分海鲜价格出现上涨,但整体供应充足。

“养殖海鲜占市场供应量的70%以上。”该经营户介绍,他从事海鲜销售已经20多年,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都是养殖海鲜,像对虾、大黄鱼这些,全年都有供应,并且肉质与野生差距越来越小。贝类如蛏子、花蛤、鲍鱼这些都是全年鲜活供应,价格保持稳定。而进口海鲜像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这些满足高端需求的,也都备货充足。

“耕海牧渔”新图景: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生产

休渔期,人们餐桌“鲜味”依旧稳稳当当,正是连云港市从“一叶扁舟闯大海”到“万顷碧波牧鱼虾”,以海水养殖为支点,撬动渔业转型升级的表现。

清晨5时,赣榆区海头镇朱蓬口海鲜市场灯火通明。商户韩宝达正指挥工人分拣暂养池中的梭子蟹:“我们提前储备了10万斤海捕梭子蟹,加上养殖塘的货,休渔期每天能供应3000斤。”他的身后,冷藏车、物流车往来不绝,这些海鲜不仅满足周边市场的需求,还将通过电商平台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

在赣榆区海头镇千亩滩涂,白蛤养殖基地迎来丰收季。养殖户苏长千承包的300亩滩涂每天产出两三千斤白蛤,海鲜经纪人直接在滩头收购,供不应求。“我们这片沿海滩涂,海水与淡水交换频繁,适宜白蛤生长,养殖出来的白蛤壳薄、肉肥、汁多,味道鲜美,每年5月是白蛤肉肥味美的最佳时节。”苏长千说,白蛤养殖不仅填补了休渔期市场空白,还带动了20余名村民日均增收百元。

近年来,连云港市将海水养殖作为渔业转型的核心引擎。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海水养殖产量突破43万吨,同比增长20.14%,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体达56.5万立方米,养殖规模全省第一。

科技赋能养殖:循环水车间里的“海鲜工厂”

走进赣榆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高密度养殖的鱼苗在清澈水体中畅游,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溶氧、pH值等指标。“这套‘循环水-活菌净化’系统让产量提升3至5倍,污水排放量减少82%。”技术人员介绍,通过生物絮团技术和益生菌调控,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排放。

总投资10亿元的赣榆水产苗种繁育和现代化养殖示范中心,规划建设2000亩工厂化设施渔业养殖区,已建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8栋,12栋虾类养殖车间开展石斑鱼和南美白对虾示范养殖。

贝藻间养生态模式结出硕果,连云港市19万亩紫菜与22万亩牡蛎共生,形成“水下森林”。“紫菜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牡蛎滤食浮游生物净化水质,每亩年产值超万元,这种模式既固碳又增产。”连云区西连岛村养殖户吴波指着海上密密麻麻的彩色浮球介绍,浮球下都是一串串的牡蛎笼子,每个笼子的产量在50斤左右,最多的能达到百斤,由于这片海域生态水质环境好,自然生长成熟的牡蛎个头很大、色泽乳白。

“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布局深远海养殖,眼下马面鲀养殖和三文鱼工船养殖项目都在稳步推进中,预计2026年一季度第一批三文鱼就能上市。”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传统滩涂养殖到深远海牧场,连云港市正构建“海陆并进、生态优先”的现代渔业新格局,未来,随着深远海养殖的推进,港城“耕海牧渔”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通讯员 袁春梅 张南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芳

摄影 司伟 吴苏红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05/t20250508_s681bec5ce4b0b996a0a185b0.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