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金鸡百花电影节展映短片《粉墨》:重写“登台”故事,探寻非遗薪火

2025-11-17 10:20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当古老的淮剧艺术遇见现代的女性叙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短片《粉墨》在第3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展映,该短片将镜头对准盐城的淮剧传承,讲述了一对师徒在时代变迁中完成技艺与精神交接的动人故事。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与影片导演李珍仪深入对话,揭开这部聚焦非遗与女性力量的创作心路。

一位戏曲爱好者的盐城情缘

在中国众多城市中,为何独独选择盐城作为故事的舞台?对于《粉墨》的导演李珍仪来说,这源于一份私人的热爱与一场必然的奔赴。

“我本身是一名非常业余的戏曲爱好者,尤其钟情于淮剧《白蛇传》的故事。因此,我很自然地想去淮剧的起源地——盐城,写一个专属于淮剧的故事。”李珍仪坦言,这份最初的钟情,在采风过程中升华为一种更深的情感联结。她发现,淮剧与这座城市的联系如此紧密,几乎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都有它的舞台与观众。“那一刻我意识到,我想写的不仅是戏曲本身,更是这座城市与淮剧之间那种呼吸与共的情感联结。”

而盐城这座城市本身,也给了她意料之外的惊喜。作为第一个到访的江苏城市,盐城打破了她对“江南古韵”的单一想象。“盐城的现代感和轻盈感是我始料未及的,这个城市非常适合生活,然后也适合在这儿散心和创作。”李珍仪说。

用女性叙事为传统题材“赋新魂”

在非遗传承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上,如何拍出新意?《粉墨》面临的最大挑战正在于此。主创团队的破局之道,是选择从现代女性视角切入,重写舞台上的悲欢离合。

正如有人说,“所有的故事都可以用女性的视角再说一遍”,《粉墨》正是这样一部用女性视角重新讲述的“新花旦故事”。在这里,女性角色不会为了一个角色你死我活,也不会为了一个男人放弃情谊。她们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彼此托举”。

“对于师父这个角色来说:主角只有一个,新老白蛇的交替是必然——为自己离开的落寞,为徒弟上位的开心,为流派传承的欣慰,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感情。”李珍仪阐述道,“以前的人会把这些情感推及成疯魔,但我更想呈现女性之间柔和而坚韧的转换。”她相信,女性拥有一种天赋:能从她者身上看到自己。因此,托举对方,也是在托举自己。而文化与故事的传承,正是在这样的托举中得以完成。

这一理念也延伸至幕后。李珍仪分享道,在盐城拍摄期间,从大洋湾景区的工作人员到筹备过程中给予帮助的人,许多都是女性。“我是在她们的托举下,才完成了这部作品。所以,这不仅是我想要表达的盐城精神,也是我想传递的女性力量。”

在“如梦似幻”的视听中完成精神交接

《粉墨》希望传递的,并非单纯的治愈或乡愁,而是一种“希望中缠绕着一丝惆怅”的复杂情感,如同废墟中破土的新芽,柔韧而有力。为此,团队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视听语言。

影片的视觉风格定调为“新”“美”和“真假难辨”。镜头语言现代而灵活,充满呼吸感。更重要的是,整个故事被视为主角方百灵带有主观情绪的回忆,因此大量镜头是情绪化的,甚至是“幻想”出来的,旨在营造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

这一理念在那些“神来之笔”的镜头中得以完美体现:比如,“化妆间的凝视”,李珍仪解释说,师父袁雁秋为徒弟方百灵亲手涂抹底彩时,抬头深深看了她一眼。那一眼之中,凝聚了回望、不舍、迷茫与坚定,是一场无声却盛大的精神交接。再如结尾处师徒二人“隔空的行礼”。剧组采用抽帧处理,并在现场由全体工作人员客串观众,共同承托出告别的庄重与静止,使镜头充满了仪式感。

“现在该你登场了!”在李珍仪看来,这句话不仅是对戏曲传承的呼唤,也是对每一个在生活中寻找自我、勇于接力的个体的鼓舞。正如片中所言,“小青不会永远是小青”,唯有一直演下去,才能知道自己终将成为谁。她希望《粉墨》能为每次的“登台”点亮一束温暖而坚定的追光。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11/t20251116_s6919cca6e4b085ccc4f14b77.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