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乡村来了CEO
“来,尝尝平园池自产的番薯条,村民自己种的番薯,刚收上来,我拿到浙江去加工成薯条,单价翻了七八倍!”11月19日清晨,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村委、集体经济经理人郑勇快步走进办公室,掏出新开发的产品让记者尝尝。
敲定精加工农产品方案,策划“庆丰收迎国庆”主题活动,制定村游规划,洽谈合作项目……今年8月26日履职平园池村集体经济经理人的郑勇,上岗刚满3个月,便带着一连串实打实的动作快速进入角色。虽然他牵头的旅游公司各项工作才开展起来,但这些接地气又冒新意的策划和理念,早已让村民对他刮目相看。
今年7月,平园池村在全省率先试水选聘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俗称“乡村CEO”),拥有20年乡村旅游经验、出身浙江首批乡村CEO培育计划的80后郑勇,从15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不仅成为如皋首个乡村CEO,更是我省首个“吃螃蟹”的人。作为今年7月人社部刚发布的新职业,乡村CEO具体干些啥、能给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哪些助力?又如何与村“两委”分工协作?记者走进平园池村一探究竟。
小试牛刀,办节引来9万游客
初冬的平园池村,秋收已过,荷叶凋零,但村落整齐、亭桥错落、水塘片片,整座村子被黄灿灿的田野、连片的荷塘包围着,在冬阳下温馨而美好。郑勇开着他亲手改造的敞篷花车,载着记者一路探看村里的农文旅项目,说起这些“宝贝”如数家珍:“这是千亩荷园,村里的招牌景点”“村里的大草坪,可以搞派对、露营”“这片沙地开卡丁车、跑马”“那里还有即将开业的咖啡店”……“可以说平原水乡该有的旅游项目,咱们村都有了!”
到村3个月,郑勇走遍了全村田间地头、业态点位,摸清了村里的资源家底。这个位于如皋城北的美丽乡村,距苏通大桥仅一小时车程,却拥有万亩稻田、千亩荷塘,村子唤作“平园池”,恰如其名,吸引了很多苏南、南通和如皋的观光客。履职一个月,正值中秋国庆假期,郑勇小试牛刀,策划“庆丰收迎国庆”系列活动,举办了“农民趣味运动会”,全村老少都被吸引到了广场上。夹豆子、剥花生、挑水、拔河……游客们也不由自主参与其中。
在村“两委”支持下,郑勇领着平园池村旅游业交出了“黄金周”亮眼答卷:中秋国庆期间,游客接待量9.28万人次,景区旅游消费30余万元,强村公司经营性收入2.7万余元。接下来的重阳节,他又策划了市集和演出。“办节造势,是为了积聚人气、吸引流量。”郑勇说,平园池村旅游资源很好,招引了很多旅游项目,涵盖观光、农事、民宿、研学等30余种业态,但分布较散,特色不明显,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可以把游客和村民都吸引进来,营造红火热闹的旅游氛围。
“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突出,我们村旅游的短板,郑总到村不久就瞧出了。”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说,郑勇来村3个月,与30余个经营主体一家家沟通磨合,指出村里旅游尚处“1.0阶段”:业态虽全,但各自为政,是“简单招商”而非“精心选商”;合作模式单一,基本是“收租金”的房东思维;产品初级,对年轻消费群体缺乏吸引力。
郑勇任职平园池乡村CEO,主要任务是发展农文旅产业,他决心推动平园池村从美村建设后运营的“1.0阶段”,向专业化、市场化、融合化的“2.0阶段”跃升,把村子打造为一个农文旅融合、一三产兴旺的“综合型企业”。首先从农产品加工入手,他发现村里的直播号在卖初级农产品,比如莲子、藕粉、薯干、大麦粉,利润微薄,便尝试嫁接城里的企业进行精加工,打造统一品牌。比如村里自产的番薯干,原本村民只是切片晒干售卖,他带着样品回到浙江,找到一家拥有百万级微波紫外消杀设备的工厂,合作开发出“三蒸三烘”的软糯番薯干,价格一下翻了好几倍。
发展农文旅产业,郑勇为村旅游公司制定了大量基础文件:员工保密协议、部门工作职责、绩效考核制度……村委对旅游公司的考核方案也在他建议下进行了修订。“这些都是‘磨刀’的功夫,没有规范的制度,公司化运营就是空中楼阁。”郑勇说。
20年深耕乡村游,让他竞聘底气十足
今年7月,如皋市面向全国选聘乡村CEO,除了城北街道平园池村,还在如城街道、白蒲镇的镇街层面进行了选聘。如皋为何要跨区域选聘乡村CEO、郑勇又凭什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在农村和涉农街镇选聘乡村CEO,首先是为了壮大集体经济、致富村民。”如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志斌一语道破初衷。他介绍,今年上半年市委调研农业农村条线时了解到,无论是发展较好的村,还是实力较弱的村,都面临经营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能够统揽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嫁接城镇市场的优秀人才短缺,许多资源条件较好的村发展得不错,但是机制不活,特色不彰显,多年来一直“原地打转”。
以平园池村为例,这些年村里招引了很多项目,看似业态很多、游客也不少,但如何让这些产业与全村发展深度绑定、推动农文旅更好融合升级,当地始终没有更好的思路。“村里确实遇到发展瓶颈,我们花了好几年探索了好多路子,但还是老走在人家后面。”刘炜建坦言,要让集体经济更上层楼,需要能人加盟,需要新的机制。
选聘CEO振兴集体经济,浙江这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学习“他山之石”,如皋今年先是组队赴浙江考察,接着又组织了一次浙江乡村CEO如皋探村行,在浙江乡村建设促进会帮助下,邀请浙江的乡村CEO来到如皋考察。这样“走出去、请进来”,浙江一批乡村在CEO操持下活力迸发的发展场景,以及他们考察如皋后的“头脑风暴”,促使如皋市下定决心:面向全国选聘乡村CEO,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引擎。
今年7月,平园池村所在的城北街道组织招聘,来自浙江、上海、南通、苏州等地的15人前来应聘,最终3人进入面试,分别到平园池村考察,拿出运营方案并进行路演,最终郑勇胜选。
“我们选中郑勇,首先是看中他的从业经历。”如皋市城北街道农村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主任鞠小华介绍,郑勇从事旅游业已有20多年,职业生涯始于旅行社导游,当乡村景区成为旅游热点后,他又成了乡村游运营者,依据国家3A、4A景区标准,为浙江多个村庄设计游览路线、完善导视系统,为村庄“化妆”,让村庄变得更美、更规范。2023年,郑勇入选浙江省首批乡村CEO培育计划。这个由该省牵头、腾讯等企业赞助的计划,筛选极为“严苛”:第一批100个名额,有上千人报名;第二批300个名额,报名者高达3000多人,这300人中有七成是有乡村一线运营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两成是村干部,一成是民宿主、农场主等乡村业态主理人。
刘炜建对郑勇团队的竞选方案印象深刻:“平园池村区位、环境、资源都不错,今年选聘前(截至7月),游客比去年多10万人次,且均为自驾游,正是乘势而上的好机会。”叠加如皋城发展势头也不错,怎样依托农文旅,做好城乡融合、接轨苏南的文章,希望郑勇带来的不仅是20多年的运营经验,更是一种全新的集体经济破题方式、发展路径。
“戴着镣铐跳舞”,把集体和农民利益扛在肩
在浙江,乡村CEO已成为社会各界接受度较高的一个职业,郑勇为何选择来江苏发展?“浙江CEO模式已较为成熟,江苏仍处于探索阶段,更容易做成标杆案例。”郑勇坦言。
平园池村的30多名旅游业主、全村3000多名村民也都看着郑勇: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看这小子有多大能耐,要实实在在把城里人吸引到我们村来玩,这才是本事!
对此,郑勇的确感受到压力。平园池这个位于长江边的村庄,与他熟悉的浙西山村风貌迥异,这里没有层叠的山峦、翠绿的茶园,甚至语言都不通,每次走访村民和经营户,都要村干部陪同“翻译”。但这里有大片的稻田、连片的荷塘和位列全国百强县前20的如皋城,更有对他期许极深的村委干部们。
郑勇办公室就在村委一楼。为给他减压,刘炜建经常找他聊天,鼓励他大胆做,把浙江好的经验带过来。刘炜建说,虽然郑勇与村里仍需磨合,但他梳理的问题、要做的事项已十分明晰,村委全力支持:在农业领域,探索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入优质特色种养项目;在文旅领域,打造春季研学、夏季赏荷、秋季丰收、冬季民俗四季体验场景,提炼“平园池”乡村IP,打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文旅名片。
在人社部公布的新职业中,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从事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运营等经济活动经营管理。为此,平园池不仅将村旅游公司、乡村振兴学院全权交予郑勇打理,村里几百亩集体土地和一批闲置房屋,他都可以盘活利用。
为激发郑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其收入由两部分构成,每年底薪18万元,绩效来自他运营的产业收入增加部分提成,强村公司营收越多,他的收入也越高。但显然,郑勇并未计较短期收入高低,而是着眼长远来布局:旅游上不盲目吸引所有客群,在招商上也不是“捡到篮里都是菜”,而是通过业态提质自然筛选客户,招引更多自带流量的主理人入驻,“乡村要有活力,关键是让年轻人回来。哪怕只是开一家小工坊,或是一个小微项目,只要有特点、有IP,我们都欢迎。一个村有十几个这样的‘星火’业态,就能让整个村‘燎原’起来。”
让CEO管运营,可以让村委腾出手来抓社会治理。但作为村委聘请的CEO,郑勇的发展思路、经营决策都要得到村委支持。对此他了然于胸:集体资产股份制公司是个“特殊法人”,乡村CEO绝非单纯的企业管理者,而是要在规范框架内“戴着镣铐跳舞”,既要激活集体经济潜能,更要把集体和农民利益置于首位。
但集体经营性公司的弱风险偏好,以及不完全按市场规则运行的特殊机制,也给乡村CEO模式带来诸多掣肘,这也是广东、浙江等地一些乡村CEO制度运营不佳乃至人才离走的重要原因。在考虑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落地的同时,如皋也在思考如何通过制度保障让这个重要角色更加稳定,成为村庄发展的关键一环。
郑勇理想中的模式,是构建“四方共建,四方共享”机制:政府主导方向与政策;村集体负责资源导入与协调;运营方(乡村CEO)进行专业化市场运营;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具体而言,就是将过去集体物业单一出租的“租金”模式,转变为“租金+分红+股金”的多元合作。“比如,我宁可把租金从10万元降到8万元,但要从你的营收中分红。同时,要求你拿出10%的利润分给村民。”郑勇解释,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共赢格局,让合作更持久、更有活力,共同带火乡村产业振兴。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