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开 与宁共赏——重阳节手作香囊活动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重阳节这个承载着尊老敬老、祈福安康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为让社区青少年深入领略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2025年10月26日下午,由江宁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江宁区秣陵街道长山社区承办的“重阳节手作香囊活动”活动温情启幕。社区孩子们欢聚一堂,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重阳文化探索之旅。

活动开篇,老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带领孩子们追溯重阳节的起源。老师详细讲解了“九九重阳”的深刻寓意——“九”为阳数之极,双九相重,寓意长长久久、健康长寿,这也是重阳节被赋予尊老、敬老内涵的重要缘由。从古代的祭祀祈福活动,到如今成为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孩子们认真聆听着重阳节的发展脉络,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传统节日背后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重阳节习俗”环节,老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了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经典习俗。老师逐一讲解每个习俗的文化内涵:登高不仅是一种户外活动,更寄托着人们步步高升、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插茱萸象征着驱邪避恶、保佑平安;赏菊花、饮菊花酒则与菊花的高洁品性相关,寓意吉祥长寿。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还积极分享自己家中过重阳的习俗,现场互动氛围热烈,传统节日的风情在交流中愈发浓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老师吟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孩子们纷纷跟着轻声附和。在“重阳节的诗词”环节,老师精选了多首经典的重阳诗词,逐句解析诗词中的节日场景与诗人情感。从王维的思乡之情,到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的感慨,孩子们在诗词的韵律中,感受到了古人对重阳节的重视与独特情怀,也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活动的压轴环节是充满趣味与温情的“艾草香囊制作”。老师提前准备了柿柿如意、平安喜乐、好事顺梨、好运莲莲四种寓意美好的香囊样式,孩子们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款式。老师先介绍了香囊的历史用途——古代香囊既是随身装饰品,又能散发草本香气,起到驱虫避秽、安神醒脑的作用,随后详细演示了穿针引线、布料裁剪、艾草填充、缝合成型的技巧。孩子们专注地投入制作,一针一线都饱含心意,有的还在香囊上点缀小装饰。经过一番巧手缝制,一个个散发着淡淡艾草清香的专属香囊诞生了,孩子们捧着自己的“健康守护囊”,脸上满是成就感。
此次活动在温馨融洽的氛围中圆满落幕。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重阳节的文化渊源与传统习俗,还在诗词赏析与手作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希望这份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能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生长,让传统节日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