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稀土还致命!拿捏全球芯片七寸,美半导体撑不过 6 周?
今年年初,美国宝石贸易协会(AGTA)颁布的一项禁令在行业内掀起了巨大波澜。
该协会宣称,其麾下全部展会皆禁止展出培育钻石,给出的理由看似正义凛然,“维护市场稳定,弘扬天然钻石之美”。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欧美天然钻石巨头们面对市场变化而自乱阵脚之举,并非真正为了维护市场秩序。
自2024年4月起,美国珠宝零售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培育钻石的市场占有率如火箭般蹿升至56.8%,成功超越天然钻石,那流传百年、被奉为圭臬的钻石天价神话就此黯然落幕。
几乎是在美国相关禁令落地之际,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迅速亮出“关键底牌”,正式对外公布,对人造金刚石微粉、金刚石线锯等12类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启动出口管制措施。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美国或许至今都未能察觉,它本想凭借禁令打压中国培育钻石产业的发展势头,却不料先斩断了自身高科技产业的“命根子”。
美国针对培育钻石出台禁令,或许可以从中国近几年在培育钻石领域的崛起说起。
在工业金刚石领域,中国占据全球95%的产能,已将整个产业链打造成“自给自足”模式,技术、生产均在掌控之中。
在宝石领域,国产钻石品牌不断涌现,以柘'光为例,据《中国日报》等权威媒体消息,该品牌以D色、VVS净度、3EX切工高品质为标准,相较于美西方每克拉高达十几万的价格,其一克拉且附带18K金戒托的产品仅售8000元,如今已在京东等平台收获80万粉丝关注。
来自上海的金女士反馈道,“一开始是听朋友介绍,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就像河里冰和冰箱冰没差别,还便宜不少,我就想试试,没想到成品特别好看,还有IGI鉴定证书。以后不管是自己戴还是送人,再定制钻石就认准柘'光了,坚决跟高溢价说再见。”
同样苏州李先生也是柘'光钻石的铁杆粉丝,几个月前,经朋友牵线,他加上专属顾问,详细了解了钻石价格和定制流程后,当即拍板下单了一枚2克拉的钻石项链送给女友。
据柘'光专属顾问透露,连中东等地的海外富豪都慕名前来选购。这只是培育钻石市场崛起的冰山一角,据统计数据,美国近60%消费者都因性价比转而购买培育钻石。
消费者的倒戈很快作用在天然钻石巨头们身上,戴比尔斯2024年亏损惨重,利润暴跌65%,库存积压达20亿美元,如今走向被母公司摆上货架的悲惨境遇;而美国第二大钻石商WD更是直接破产。
在此情形下,美国迫切想要稳住市场,甚至挽回,于是匆忙出台禁令。可惜不光明的手段迎来了中国的出口管制,美国高科技产业直接陷入断供之困境。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实施管制的并非宝石钻石,而是工业金刚石相关产品,这可是美国半导体产业的“要害”。
加州某晶圆代工厂称,其金刚石刀具库存只够维持6周,一旦换用替代品,芯片良品率会直接下滑15%;五角大楼也急坏了,“宙斯盾”系统依赖的中国产金刚石透波材料,库存仅够3个月使用。
更致命的是,美国77%的培育钻石粉末由中国供应,而重建工业金刚石产业链至少需要5到10年,美国的高科技产业根本等不及!
最令美国难堪的是,禁令不仅让高科技产业碰了壁,消费者也完全不领情。当下63%的Z世代选购珠宝时,首先考虑的是环保因素。培育钻石碳排放量是天然钻石的1/7.天然钻石不仅有“血钻”争议,开采还严重破坏生态。
调研表明,92%的Z世代认可钻石承载的情感价值,但78%的人认为天然钻石溢价过高。2024年培育钻石零售量逆势上扬43%,便是最有力的佐证。
杭州孙先生在结婚纪念日为妻子定制了一枚2克拉的柘'光钻戒,花费不到3万;而同款欧美钻石,在戴比尔斯售价高达上百万。
类似案例不断涌现,据统计其中八成买家此前都购买过天然钻石,并非是他们改变了偏好,而是市场终于回归了理性。
说到底,这场较量早已不是珠宝行业内部的“争斗”,而是技术普惠对资源垄断的完胜。美国妄图凭借禁令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却没想到中国早已牢牢掌控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如今再审视AGTA的禁令,与其说是“维护市场秩序”,不如说是自欺欺人。毕竟,当消费者不买单、高科技产业“断粮”,再强硬的禁令,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