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用好“加减法”解答“基层题”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重要论述。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一线是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最前沿,力戒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将干部从无谓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减”一点与上级的“迎来送往”,“增”一些与群众的“你来我往”。比起奔走乡野田间、体察民忧民情,一些干部更加热衷于“向上社交”,接待上级讲排场、拉关系、套近乎、养人情,一方面是因为上级掌握考核的权力,但从根本上来说,是部分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无实事求是之意,却有哗众取宠之心。基层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点,基层干部更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少点“接待”多点“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扑下身子“迎考”,沉到一线“解题”。组工部门应当健全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和干部提拔任用制度,激励担当作为,弘扬实干作风,让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让基层干部更好地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
“减”一点层层加码的“督查考核”,“增”一些赋能发展的“奇思妙想”。“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切实际盲目下指标、定任务,简单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强推工作任务等问题,下基层督查检查不与百姓交流、不听群众评价,而是在会议室看资料、听汇报,凭“书面印象”打分,导致不少基层干部被困在办公室搞“数字变通”、玩“文字游戏”,“碰上有检查,四处补资料”情况频出,挤占时间精力,消耗物力财力。“喊破嗓子不如打一板子”的“准则”让基层干部身心俱累,也歪曲了督查问效的本意。因此,要规范考核方式、优化考核流程、精减考核指标,坚决杜绝“教条式”评比和“表演式”留痕,让基层干部真正卸下“指尖”之负,在铺天盖地的“纸上迎检”中抽身而出,真正有时间精力投入到挖掘地方特色、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上来,做出利国利民的实绩。
“减”一点复杂冗长的“运行机制”,“增”一些打破壁垒的“数据共享”。正是因为相关部门和机构职能职责定位本身还不够清晰,才会导致重复繁多、不必要的检查、验收、督导、巡查等问题出现。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分批分类赋权、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精简机构,进行科学严格的职能职责定位,解决部门职能重叠的问题,确保权责对等适配,防止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的“小马拉大车”情况出现。要持续强化上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数据共享,减少基层“一张表格多头报重复报”等问题,让基层统得了资源、办得成事,担得起责。部门“放得好”,基层“接得好”,行政执行能力和为民服务能力才能提高,让基层从“行政末梢”走向“治理枢纽”。(四川省射洪市明星镇 宋静溢)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