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丨以制度之“严”筑牢节约之“堤”

2025-05-21 08:36 来源: 供稿 编辑:沙风 浏览量:0

近日,党中央对《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行了修订,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党政机关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强化,更是对全社会节约意识的有力引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重要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反四风”,再到如今《条例》的修订,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在作风建设上的坚定决心。节约,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到如今“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风尚,节约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浪费现象依然时有发生。个别党政机关大手大脚,一些党员干部顶风违纪,甚至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也背离了党的初心和使命。此次《条例》的修订,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有力回应。它不仅是制度的完善,更是对浪费行为的“零容忍”态度的彰显。

《条例》的修订,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结合。从经费管理到公务接待,从会议活动到资源节约,每一个环节都明确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党政机关的约束,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提醒:节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带头过紧日子”是《条例》中反复提及的要求。党政机关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力量,理应成为节约的表率。只有党政机关带头勤俭节约,才能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节约,不是为了节省一时的开支,而是为了长远的发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才能更好地保障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条例》的又一重要导向。政绩不应以浪费为代价,而应以实际成效为衡量。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避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群众不满。

节约型机关建设,不仅是制度的要求,更是文化的力量。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从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开始,点滴之间,汇聚的是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党政机关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通过建立健全反浪费监督检查机制,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修订,为我们筑牢了制度的堤坝,也为我们指明了行动的方向。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节约理念,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节约篇章。(作者:董丽圆)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