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超标30倍!这些廉价塑料是“隐形毒王”,很多人天天手里拿着!
生活中,塑料制品无处不在,从食品包装到餐盒、水杯、手机壳等生活用品,它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有些塑料制品正悄然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们携带的多种有毒物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这些“毒塑料”,你家可能就有!
一、重金属超标:低价手机壳铅含量超标30倍
7月13日,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上,销量靠前的“9.9元包邮”的手机壳评论里,有不少消费者吐槽“新壳拆封后立即散发浓烈的塑料味”。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曾对20款手机壳监测,发现部分低价手机壳的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上限30倍。铅含量超标,不仅对人体细胞有害,还可能破坏骨骼,引发肾衰竭。
一些廉价手机壳,甲醛、苯系物超标,并伴有刺鼻气味,长期接触则会引发慢性中毒。
选购手机壳应优先选择液态硅胶或TPU材质。避免购买外观花哨、价格过低的“三无”产品。新壳使用前可用清水冲洗并通风放置一周,且建议定期更换。别让几块钱的手机壳,成为影响健康的“大麻烦”。①
二、塑化剂超标:网售儿童塑料拖鞋塑化剂超标
无独有偶,近期,媒体报道部分网售儿童塑料拖鞋(特别是PVC材质)存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塑化剂)超标等问题。
上海市疾控中心2021年在公号刊文介绍,邻苯二甲酸酯类具有致畸、致突变性等毒性,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干扰内分泌,可以造成生殖功能异常,还易导致患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升高。②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8日在公号刊文提醒广大家长,在选购儿童塑料拖鞋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儿童塑料拖鞋的质量安全警示价格为:
EVA材质:对每双售价低于11元的应引起警惕。
PVC材质:对每双售价低于7元的应引起警惕。
若产品售价低于此警示价格,很可能在原材料选用、生产工艺等环节存在减配问题,难以满足新版国家标准要求。特别是PVC材质的儿童拖鞋,存在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含量超标的高风险,需格外警惕。③
此外,不合格的塑料饭盒或塑料袋中大多含有工业碳酸钙、石蜡或重金属,工业碳酸钙可能导致人体胆、肾结石,重金属超标会对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影响。②
塑料制品到底应该如何选择?
一、选大品牌,看“颜值”辨好坏
注意观察塑料产品的色泽、是否有杂质以及是否光滑。颜色鲜艳的塑料产品可能含有过多的染色剂,而杂质则会影响使用体验,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大品牌,产品质量更有保障,用起来也更放心。④
二、学会看“三角符号”辨别材质
认识塑料标识很重要。在塑料产品的底部通常会有一个带箭头的“三角符号”,三角形内有一个数字。通常在三角形下方还会标记出塑料材料的缩写,一看就知能干啥、不能干啥。
数字“1”:PET材质,耐热70℃,适合装冷饮。不适合装高温液体或加热。
数字“2”:HDPE材质,用于清洁用品、沐浴产品瓶。耐热一般。
数字“3”:PVC材质,透明度和柔韧性好,但可能含有增塑剂,不建议用于直接接触食物的包装。
数字“4”:LDPE材质,用于保鲜膜、塑料袋。耐热不高(<110℃),别放进微波炉。
数字“5”:PP材质,耐热性较好,可以在一定高温下使用,适合用于需要加热的食品包装。
数字“6”:PS材质,耐热耐寒,但高温会释放有害物质,不适合装滚烫食物。
数字“7”:其他材质,比如PPSU材质,耐热性高达207℃,适合高温消毒,轻便耐摔,常用于婴儿奶瓶。
减少“塑料危害”做好10件事
塑料虽然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危害,日常生活中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塑料制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塑料制品的侵害。
1. 少用,尤其是一次性塑料
尽可能少用塑料及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可能的话,用玻璃或者不锈钢制品来代替塑料制品。⑤
2. 不用塑料袋装熟食、热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李卫敏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介绍,不用塑料袋装熟食,尤其不要用彩色塑料袋盛装熟食,它属于再生塑料袋,其中含有的致癌物可能转移到食品中。
而且,食物的温度越高,油脂越多,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溶出越多。⑥
在外就餐后,如果需要打包,最好使用降解盒,当然自带饭盒更好。②
有的商贩会在碗上、盘子上套一个塑料袋,再盛装酸辣粉、豆腐脑、小面、麻辣烫等食物,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遇高温、油脂易析出,不利于健康。⑥
3. 尽量不要加热塑料容器
如果不得不用时,要正确使用塑料制品,不要把食物或饮料放在塑料容器中加热,也不要把塑料制品放入洗碗机中清洗。⑤
4. 尽量少用塑料吸管喝水
喝水最好不用吸管,如果一定要用吸管,可用不锈钢吸管、玻璃吸管、可降解吸管等材质代替塑料吸管。②
5. 最好不用塑料瓶来装油
尽可能选用玻璃、陶瓷、不锈钢等器皿装盛食用油。果蔬保鲜尽可能用正规的食品保鲜袋(膜)。⑥
6. 出门最好自带个购物袋
出门购物时,包里揣个可降解塑料袋、牛皮纸袋、网格袋、布袋等。②
7. 尽量少用一次性洗漱品
现在很多酒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旅行时可以自备洗漱用品。②
8. 衣物家纺多选天然纤维
衣服、地毯和家具最好选择天然纤维(棉、麻、丝、毛等),而不是合成纤维,这样可以减少室内微塑料的脱落。⑤
9. 定期进行室内吸尘清洁
为了减少家里灰尘中的塑料微粒,建议经常定期吸尘(而不是清扫),能减少室内的塑料微粒水平。⑤
10. 别买鲜艳味大的塑料品
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气味较大的拖鞋等塑料制品,此类产品重金属、增塑剂等有害物质超标的风险较高。拒绝购买无相关标识的“三无”产品。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