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后,有钱没钱,牢记:1不露,2不空,3要吃,忌2事,为寒冬打基础
小雪节气一到,北风里就多了几分认真,冬天这才算真正地、踏实地来了。它不像立冬那般还带着秋的客气,小雪一来,便是带着安营扎寨的架势。这时候啊,咱们老祖宗传下的老话,便显得格外在理——“小雪后,有钱没钱,牢记:1不露,2不空,3要吃,忌2事。” 这简单几句,藏着安然过冬的全部智慧,像是在为你我的寒冬,悄悄地打下坚实又温暖的基础。
一不露:藏好身子,守住阳气
这“一不露”,首要便是不露脚踝。年轻人总觉着露出一截脚踝是时髦,可在小雪之后,那脚踝处的“三阴交”穴,可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汇处,最是受不得风寒。寒气从此潜入,如同给身体埋下隐患。老一辈人常说的“寒从脚起”,便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不露腰腹。我们的后腰藏着肾脏,肚脐更是中医所说的“神阙穴”,元气的门户。用柔软的棉毛衫、贴身的背心把这些关键部位暖暖地护住,就仿佛为身体的核心区域筑起了一道温暖的屏障,守护住一身的阳气,这才是冬天里最要紧的根基。
二不空:家中烟火,心中踏实
说完了身子,再说说咱们的日子。这“二不空”,关乎一份实实在在的安稳。
一是米缸粮仓不空。 古人看重“仓廪实”,在小雪后更是如此。看着满当当的米缸、冰箱,心里便觉得分外踏实。这并非要囤积居奇,而是一种“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安然。尤其是在这个时节,准备些易于存放的食材,如白菜、土豆、萝卜、红薯,便是为可能到来的严寒或不便,做好了最朴素的准备。
二是家中烟火气不空。 冬天日头短,天色易暗,若家中再冷锅冷灶,便更觉凄清。反之,即便是一碗简单的小米粥在锅里“咕嘟”着,蒸腾的热气也能瞬间驱散满屋的冷清。这烟火气,是家的温度,是生活的气息,它能暖身,更能暖心,让人觉得日子是红火而有奔头的。
三要吃:暖身滋养,顺应天时
有了安稳的身子与家,接下来便要好好犒劳我们的肠胃了。小雪之后的“三要吃”,吃的都是顺应天时的宝贝。
一要吃热乎乎的汤粥。 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萝卜汤,或是一锅翻滚的豆腐白菜煲,便是冬日里最温暖的慰藉。汤粥不仅能快速温暖身体,更易于消化,能减轻脾胃的负担,让滋养缓缓渗入四肢百骸。
二要吃根茎类的食物。 比如红薯、山药、芋头。它们深埋土中,吸收了大地厚重的能量,是真正的“接地气”之物。一碗温热的红薯粥,一块蒸得软糯的山药,能扎实地补益我们的脾胃,为身体提供持久而温和的热量。
三要吃黑色的滋养食物。 中医讲究“冬养肾”,而黑色入肾。像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都是此时的佳品。可以每天喝一碗黑芝麻糊,或者用黑米黑豆煮粥,它们能默默地滋养我们的根本,帮助我们积蓄来年春天生发的力量。
忌2事:避开寒邪,静养心神
知道了该做什么,还要晓得不该做什么。这两件忌讳,关乎健康与心境。
一忌过早过频洗澡洗头。 冬主收藏,人的阳气也内敛于体内,体表的卫气相对不足。洗澡过频,尤其是水温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大量耗损阳气,并带走皮肤上的天然油脂,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洗头后更要立刻用热风吹干,切忌湿发受寒,以免寒气侵袭,引发头痛。
二忌大喜大悲,情绪躁动。 冬天是应该安静、沉潜的季节。剧烈的情绪波动,无论是狂喜还是盛怒,都会像一场风暴,扰乱体内内敛的气机,损耗宝贵的精气。此时,宜静坐,宜读书,宜与三五好友围炉闲话,保持心境的平和与稳定,这才是冬藏的真正含义。
瞧,这些老传统,没有一样是奢华的,却样样都贴心贴肺。它不问你身家几何,只关心你身子是否暖和,家中是否安稳,心里是否踏实。
小雪时节,愿您也记着这“1不露,2不空,3要吃,忌2事”,把自己和家人照顾得妥妥帖帖。当我们顺应着自然的节拍,安稳地度过每一个日子,便已是为整个寒冬,打下了最温暖、最牢固的基础。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