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音车厢”是一种公共文明的引领
“静音车厢”是一种公共文明的引领
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12月23日央视网讯)
一段时间以来,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似乎成为外国人看待中国民众应有的代名词。之所如此,是我们国人的确有这一种不文明的陋习。2016年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社科院发布的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分析报告,“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成了市民最难做到的行为。
时代在向前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民众生活观念也在逐步改变,对出行公共空间的需求也逐渐多样化。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无疑受到人们的称赞,让不同层次的乘客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公共服务内容细致化的一次创新尝试,既是完善以民为本服务,共享文明公共空间的创新举措,也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大众文明素养提升的有力推手。
让“静音车厢”以点带面,增强民众公共文明辐射面。高铁给我们带来了快速、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代表了国家形象。那么有了这么舒适的高铁硬环境,自然应该有与之匹配的内部软环境。旅客选择享受“静音车厢”的权利,同时也受到行为规范约束的义务,是旅客和铁路部门双向选择之后的一次最佳融合点。铁路部门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了服务场所,作为旅客就应该按照“静音”约定遵守相关规定,保持旅途安静,这不仅是维护良好乘车环境的必需,也是遵守社会公德的一个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公民应有的文明涵养具备的素质。
让“静音车厢”成为文明播种机,推进公共场合文明形成。通过“静音车厢”的推行,映衬出不文明乘车行为的低俗,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批评和抵制,更是对文明乘车、营造舒适良好乘车环境的呼吁和渴求。铁路部门能够经常倡导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增强日常文明的引导,唤醒民众文明自觉,通过规则的约束,在全社会营造践行文明的氛围。
“静音车厢”的小群体,引导“静音文明”全民,让“静音车厢”公共文明之举,推动普通列车、公交、地铁以及其他公共场所“静音文明”的延伸,更好地体现社会的进步,彼此尊重的文明。(方宝田)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相关文章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擘画“十五五”蓝图,为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指明方向。从“十四五”的稳健前行到“十五五”的全新启航,时代赋予青年党员干部新的使命与担当。他们当以青春之名,在“十五五”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怀理想之志,铸就信念“定盘星”。理想信念是青年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十四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无数青年党员干部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冲锋在前,为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贡献力量,书写了壮丽的奋斗史诗。步入“十五五”,前
- 以青春之笔,绘就“十五五”壮美画卷
- 让奋斗成为年轻干部最亮的底色
- “深圳多管局局长”为什么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