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结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传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交接棒”,直接关系到脱贫成果的巩固、“三农”领域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然是发展难题,也是时代命题。笔者认为,要坚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加快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才能做好这张时代答卷。
坚持把“强村”和“富民”相结合,“链条式”带动产业发展,推动集体群众双赢。“产业兴,则村民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在于产业振兴。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产业振兴成为解决相对贫困的重中之重。其关键在于立足区域“一盘棋”思考,充分挖掘自身产业、生态、人文等方面独特优势,着力补短板、强链条、壮产业,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要突出村集体带动,优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赢。
坚持把“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分类别”激发人才活力,推动人才振兴先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人的振兴。一方面,要继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等方式,以精神激励人、以成效带动人,使群众既有“我要致富”的强烈意愿,又有“我能致富”的发展能力。另一方面,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大力回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致富能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内培外引”壮大专业化“三农”队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
坚持把“生态”和“宜居”相结合,“系统性”谋划基础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结合做好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有效整合村级资源,统筹规划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布局,实现连片推进、整体提升的振兴态势。要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宜居型示范农房建设,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
坚持把“乡风”和“治理”相结合,“多元化”凝聚智慧力量,推动乡村有效治理。发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作用,运用道德和文化力量“以文化人”“以德治乡”,以优秀乡风文明引领乡村文化的前进方向。同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动村民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投身乡村经济社会建设。(林鑫)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