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古不泥古之法,造化尽在心变化”——记亦诗亦书亦画的当代全能艺术家黄微言
黄微言出生在“有福之州”的一个诗书世家,其幼受庭训,在祖辈流传的艺术氛围和文化遗产的影响下,他潜心学习传统典籍和诗词书画,自幼就展露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与天赋。长大后他承继了家族深厚的文化,更成了集书、画、诗、茶于一身当代鲜有的“全能艺术家”。
他的身份似乎有些“复杂”,如果单单用一个诗人、画家、书法家或茶学者来形容,似乎都很难表述于万一。黄微言是南宋时期理学大师黄勉斋的后人,家学上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积淀,所谓家学渊源流传不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他又是西清王氏、千年茶宗传承的当代宗主、茶学者,在家族历代名流辈出的荫祐下,也就成就了他一身不甘平凡的业儒之旅,故而他自号茶儒,又号“三梨公子”,概自诩一身所学不出三梨旧传尔。
作为茶学者,黄微言极力主张茶要与各类艺术相结合,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分割,这就是茶通六艺的概念吧。他一直奉茶为道,坚持艺术相互融合,既提升了茶文化的艺术层次,也丰富了艺术形式的生活内涵。他的艺术行为,已成为一种文人墨客雅集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在黄微言的视角中,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生活的艺术。他认为,一盏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泡饮,每一个步骤都是一种艺术创作和享受的过程。当茶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它所传递出的不仅仅是口腹上的滋养,更有来自茶本身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的感悟。黄微言将这种对茶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在其书画作品中,常常可以看见茶的身影。在作画之余,他也积极撰写与茶相关的诗文,研究茶道,探索以茶为媒介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他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使得他的艺术作品洋溢着淡淡的茶香。他对茶的独到见解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倡导以茶会友、以茶喻道,让饮茶不再是简单的口腹之欲,而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观点,塑造了黄微言独特的艺术世界,他在茶宗中的高度和地位也由此奠定。他的这一理念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当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拓宽了视野。
从幼年起,黄微言便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家学的传承宛如一股温柔而强大的力量,悄无声息地滋养着他的艺术之根。黄微言出生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祖先曾涉猎诗文与书画,儿时的黄微言在家中长辈的指导下,不仅背诵了《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家诗》等传统的启蒙读物,还在夜晚围炉听长辈讲述历代文人圣贤的故事,体味诗书礼义的深邃。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黄微言对艺术的敏锐度与日俱增。五岁开始接触绘画,外祖母江观惠先生更对他严格要求敦敦善导,便构成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蒙。这个时期,他的学习没有过多强调技法的高超与复杂,更多是潜移默化地灌输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渴望。家中珍藏的子史经集、古画摹本让黄微言得以近距离领略博大精深的国学和历代大师的神韵,这也是他早年艺术知识的重要来源。
黄微言善工笔仕女画,除了得益于家学的启蒙,也借鉴了当代知名工笔大家如王美芳、项维仁、俞继高等诸师的影响,他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在艺术道路上,黄微言始终坚持自己的风格与见解,他的工笔仕女画因细腻而不失生动,典雅而不流于繁复而备受赞誉。他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古代女性的风貌,更多的是通过画笔,融入了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和感受。在他的笔下,仕女或静或动,无不散发出那个时代特有的韵味和精神。黄微言对服饰、发饰细节的刻画尤为用心,仿佛每一次挥笔,都带着对过往岁月的尊敬和怀念。用他的话讲,对文化要心存敬畏,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又不乏创新,他善于捕捉光影变化,运用水墨的浓淡,使画面充满层次感和节奏感。在成就的另一面,黄微言坚信艺术不应该是孤芳自赏的,而应该和社会、与时代紧密相连。在创作工笔仕女画时,他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融于其中,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随着艺术修养的日益加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黄微言感到单一的工笔仕女画已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内心的万千世界。于是,他开始尝试小写意风格,将工笔的精细与写意的洒脱相结合。在这段转型期,他的作品开始展现出更加宽广的视角和更加深邃的内涵。在小写意风格的创作中,黄微言更加注重画作的意境和气韵,致力于捕捉自然界的生动和生命的活力。他用笔大胆,笔触简洁有力,往往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象,透出一股浑然天成的气息。小写意画不仅仅满足于外在的神似,更加重视内在的意趣和情感的传递,更加重视画中所蕴藏的生命力和表现力。黄微言的这一转型,得到了艺术界内外的广泛认可。他也由此引领了艺术界的一股新风潮,使得更多年轻艺术家开始探索写意艺术的无限可能。至今,他的小写意作品仍是众多艺术家和爱好者临摹学习的典范,黄微言本人也被誉为小写意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谈及中国书画,不得不提及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与赵孟頫,他们各自开创的"米点山水"与"赵体",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重要法帖。在学习书法的历程中,深入研究米赵之风,不仅能领略到宋代书法的遗风,更能从他们的笔法与墨韵中,感悟到传统书法艺术的精妙所在。例如,在米芾的笔下,线条的倔强与挺拔,透露出一种刚毅的个性和不妥协的态度。而在赵孟頫那里,其行书则以其流畅与规整,展现了一种别样的平衡和谐之美,给予了书法艺术更加宽广的表现空间。学习者在对这两种风格的继承和发扬中,不仅要临摹字帖,更需通过学习这些大师的精神内涵,将之融入自身的书写中。行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特点在于用笔较楷书更为自由,字形虽不离本宗,却打破了楷书那种呆板的格局,使得书写节奏更快,更为灵动飘逸。尤善行书的书法家,往往能在迅速流畅中体现其书写的力度与韵味。如在前人基础上,赵孟頫的行书加强了连笔与节奏感,展现了力与美的和谐统一。他在笔触中融入了个人的气质与情感,用笔圆润、结字严谨,成功地将行书的艺术表现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行书之魅力,不仅在于它自身的形态之美,更在于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风格与情感,使每一笔一划都富含情感的温度和个性的印记。
书法作为一种极富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其与书写者当时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书写来表达内心世界,是历代书法家追求的至高境界。正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展现的超然与洒脱,或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的悲愤与沉痛,都是书者情感与书写内容、笔墨高度契合的例子。书法大师们常常能够通过笔墨的运用将个人的喜怒哀乐、是非得失无声地传达给观者。这一过程中,书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能,以使得书法在表达心境的仍不失规矩方圆之美。尤其在行书这一相对较自由的书法形式中,心手相连,于千变万化的线条之中显露出书者的修养、气度以及情感的细微变化,是书法艺术之魅力的一大体现。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不仅仅是对自然山川的描绘,更是一种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的表达。黄微言先生在山水画的初涉之中,感受到了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诗意与境界。他通过研习古典山水画作,发现了山水画在传承上的一大特色——重彩写意。这种重彩写意既保留了中国山水的纯粹之美,又通过浓淡相间的色彩和自由挥洒的笔触,传达出画家独特的情感和理解。黄先生的山水画之路上,他常独自一人游览江南名山大川,观山色,听水声,体会每一处景致的真谛,这也是他在感悟自然山水时最为真实的状态。他深深感受到传统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之处: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体悟,而西方风景画多着眼于写实。黄微言的山水画作品,不论是在构图上、用墨上还是境界上,都体现了其对传统中国画精神的领悟与传承。在众多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中,重彩写意艺术表现最为深邃,是中国画独特的风格之一。这种风格的形成,是中国艺术家们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黄微言先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创新,他将水墨的轻重浓淡、破墨与泼墨相结合,通过意境与情感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颇具个性的重彩写意风格。他巧妙地将传统的笔墨技巧与个人的独特感受融合,使得画作不仅有宏伟的气势,还富有深邃的情感表达。在他的作品中,山川的雄浑与灵动相得益彰,或碧水千尺,或云雾缭绕,无不显现出他深厚的功力和对大自然的理解。重彩写意风格在黄微言先生的笔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展示,更是一种意境与哲理的体现。他的作品常常以墨色的深浅变化构建画面的空间感,进而强化画面的内涵与深度。他的这些探索和创新,为当代重彩写意风格的山水画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对于自然山水总是怀有深厚的情感,将其视作人格修养与精神寄托的体现。黄微言先生的山水画作,便是他内心对自然和人文情怀的深刻折射。他认识到,创作山水画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再现,更是个人感情、哲学思考的投射。在黄微言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通过对山石、林木、云雾等自然元素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折射出了他对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他的每一笔,都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每一张作品,都是对中国山水精神的一次深刻体悟。黄微言先生通过其作品所传递的人文情怀,也让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深远思想。他不仅仅在追求山川之形,更是在探索山川之灵,希望通过对自然的再现来表达自身对生命的理解与敬仰。这种以自然为师、以万物为友的山水情怀,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精神的核心所在。黄微言的山水画艺术,以重彩写意的手法融入对传统精神的理解,传递着他对自然与文化的深沉情感。他的山水画作品,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再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哲学思想的展现,一幅幅作品向世人展示了山水画无尽的魅力和黄微言先生深邃的艺术境界。
黄微言自称茶痴,他的热爱不仅仅源于对茶的品味,而是源于一种对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他认为,茶叶不仅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精神的象征。在黄微言的眼中,茶道蕴含的是简朴、自然与中正平和的东方哲学,与艺术家追求的气质不谋而合。他通过品茶,领悟到淡定自如、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这也是他作画和书写时追求的境界。每一杯茶,都像是自然与心灵交流的一次仪式,是与自我对话的过程,是超越尘世烦恼,达到心灵清净的一种方式。黄微言接触茶文化,是与他的家族传承不可分割,他对茶的领悟也愈发深刻。他从一杯茶的芳香,延展开去,联想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感受到宇宙间万物相生的智慧。他认为,茶道精神不仅限于品茶这一个过程,它关乎生活哲学、关乎艺术修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在推崇简朴无华的生活美学的他更领悟到了茶道中含蓄、谦逊的美德,这对他的艺术创作和人生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微言除了对茶道有深刻的领悟外,诸子百家的学问也深深吸引着他。在他的艺术探索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自然哲思,以及佛家的明心见性。他将各家的思想精华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精神层面的慰藉。在他的画作和书法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一种平和、宁静、而又充满内涵的气息。他认为,艺术家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常常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并实践这些古老智慧,试图将它们转化为自己艺术的血肉。黄微言认为,只有当艺术与学养相结合时,才能产生真正的美,这种美是不拘泥于形式的,而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他尊重每一位历史上的思想家,通过深入研究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力求达到与古人的精神对话,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力量,这就是我形容他宗古不泥古之法的由来。
在黄微言的艺术生涯中,茶道与艺术始终是一种相互启迪的关系。茶道强调的是一种静心、体验和体悟的过程,这对他而言,是灵感的重要源泉。他常常在品茶的过程中获得创作的启示,那些关于恬淡和简约美的思考,自然地融入到了他的笔触之中。每一次提笔,都如同与天地对话,每一次挥毫,都仿若与古人交流,这样的艺术创作过程,让黄微言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灵动与哲思。在他的艺术实践中,也善于将茶文化的元素融入到画作中,使得画面不仅仅是对美的捕捉,更是对生活中最平和、最朴实元素的赞扬。他常常用茶文化的意境来框定自己艺术的主题,通过画面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的静谧。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黄微言的艺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一个追求内涵、讲究底蕴的艺术世界。这样的艺术探索,不仅丰富了他个人的生命体验,也鼓励更多的人去探索茶文化与艺术之间的深层次联系。通过他对茶的领悟和对诸子之学的深入研究,黄微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展现了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和精神追求的体现。他的艺术创作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美,也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艺术与文化的结合,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相融,更是内心世界的相通,是创作者灵魂深处的体现。
在黄微言心中,书法与绘画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而是内心世界与情感表达的载体。他将书法看作个人修养和情感外化的桥梁,认为一切外在技巧的训练都应建立在深厚的学养之上。黄微言提及,“书法”和“绘画”皆是“未技”,意在强调它们仅是诸多技艺中的一部分,真正的艺术境界应是将个人的文化修养与技法完美融合的展现。书法与绘画在他的视角中不仅是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而是相互交融、互相促进的存在。在这样的理解下,书画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再现,更是心性的传递与精神的寄托。黄微言强调,书法和绘画的学习不应单纯追求技法的娴熟,更应注重内在文化修养的提升。他认为,一个人的文学、哲学、历史等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关系到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内涵与深度。黄微言本人在自学书画的过程中,涉猎了诸多传统经典,以此来丰富自我内涵。他习字练画,一直坚持在行笔运墨之际,不断地去挖掘和体现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哲学思考。在他看来,内养和外功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内在的修养达到一定的程度,外在的技艺才能真正流露出特有的气质和韵味。他倡导一种全面的、立体的艺术实践,而非单一技巧的机械重复。
真正的书画艺术,笔墨应是艺术家情感的直接表达。在书画中,每一笔每一画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艺术家情感、性格、甚至当时心境的流露。黄微言的艺术实践中,他寻求在严谨的技法训练与自然的情感流露之间找到平衡,让书画作品成为“活”的艺术,能与观赏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此,他在创作中不断寻求创新,探索如何更好地将传统与现代、规则与自由完美结合,以此不断追求艺术上的新境界。他试图通过书画,让观者不仅能感受到技艺上的精湛,更能体味到艺术家深沉的情感与广阔的精神世界。在黄微言的眼中,笔墨就是一条通向心灵深处的桥梁,每个艺术家都应在上面留下自己独特的足迹。艺术的道路总是充满着探究与传递的过程。黄微言先生浸淫于茶道与书画艺术之中,不仅深入挖掘传统之精髓,更是坚持在当下生活中寻求古雅的生活美学,他将传统茶宗的文化深入浅出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态度与艺术创作之中。在他的眼中,茶与书画艺术的结合,不仅是一种技艺上的延续,更是对千百年来文化积累的尊重。黄微言先生深知,要真正掌握艺术的真谛,就必须先行于继承和学习,进而才能谈及创新与发展。在传承中体现价值,使得每一件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造型美观,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远的历史意义。敢于突破与创新的艺术观念让黄微言先生在众多艺术家之中独树一帜。他不满足于临摹和复制古人的风格,而是不断地试验新的材料与技法,力求在传承中寻找新的表现形式,让传统的书画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黄微言深知艺术不应该是僵化不变的,而应该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他的艺术创新体现在对传统元素的重新解读,对色彩的大胆运用以及对线条的独特诠释中。他认为,只有勇于实践新的艺术思想,并对既定的审美和技术标准提出挑战,艺术作品才能触动人心,才有了说服力和生命力,造化尽在心变化,这样描述他再贴切不过了。
黄微言先生的艺术人生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切都源自于他对于艺术的无限热爱与不断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领悟到艺术创作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还在于创作过程中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和精神满足。他常常提到,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以心传心”,通过作品与观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引发情感共鸣,这才是艺术最真挚的生命力所在。展望未来,黄先生希望继续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传承经典的也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之路,影响并激励更多的艺术同好,共同推动中华艺术走向新的高度。黄微言在书画艺术领域的地位,是由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共同铸就的。其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国画的古典韵味,又融入了对现代艺术的深刻理解。他的书画作品中,笔墨流畅自如,情感丰沛而不失法度,以及对书画结合的独特展现,都体现了他对艺术深邃的认识和探索。黄微言在书画上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的创新与发展,使他在书画界赢得了崇高的地位。他对诗书画印的全面把握,更使之在同行中鹤立鸡群。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挑战并丰富了传统艺术的表现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黄微言的艺术探索之路,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他的实践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技巧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和个人情感的投入。通过与文化、历史的对话,艺术家可以提炼出更深层的主题和情感,这正是黄微言作品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他对书画的态度,既不脱离传统,又不被传统束缚,启示艺术家们在尊重传统的敢于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实践和创新。黄微言的作品为现当代艺术家指明了一条艺术创作的新路径,即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黄微言的作品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底蕴,亦得益于南怀瑾、常国武、季羡林等几位大师的点拨。在快速变化的当代社会,他所倡导的以学问为根基的艺术创作态度,显得弥足珍贵。黄微言的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灵魂上的滋养。他的书画以一种超越时空的审美经验,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在当代社会对快餐文化的追逐中,黄微言提供了一个静下心来品味艺术、生活和文化的契机。他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和谐共生,使艺术的永恒魅力得以在现代社会继续传承和发光。黄微言的艺术道路和思想理念,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影响和价值,无论是对于专业艺术家还是普通爱好者来说,都是一种值得珍藏的文化记忆。
作者简介:
王青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江宁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红枫诗社社长,湖熟文化学者。出版诗集《阳光境界》等六部,长诗《一代报王史量才》的出版发行,填补了江宁文学史上的空白。同时,他对诗书画的评论均有着不小的建树。先后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江苏省级机关书法家协会、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书画作品及评论多次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百度、《今日头条》发表,有作品在北京、重庆、南京等地参展。言恭达抱云堂书法班首届学员,拜北京邹德忠先生、江苏洪谷子先生为师,现为南京一品堂书院书院院长、《梁台诗书画》杂志总编。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