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扬州:古城保护利用今后将有这些大手笔

2022-02-28 11:32 来源: 编辑:中国江苏网 浏览量:0

古运河畔老城区

从1982年至今,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厚植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扬州在古城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在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中有哪些计划和打算?记者昨天采访了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编制保护更新计划 这些区域将整治更新利用

“近年来,扬州出台了《扬州古城保护条例》,制定《扬州古城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等十多项配套政策。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推进古城保护与复兴,对古城‘三路一环’沿街建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拆除各类建(构)筑物13.3万平方米,整治出新建筑立面280栋、57万平方米。整修300多条背街小巷。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实施“清水活水”工程,对古运河、瘦西湖等城河水系进行疏浚治理。出台了《扬州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实施意见》,古城近400户私有住房和6万多平方米的直管公房得到修缮;引导个人出资收购古城内闲置房屋,先后修建近百户新传统民居和100多个新私家庭园。”谈起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市政协委员、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陶伯龙这样表示。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厚植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住建部门将以创建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示范城市为目标,按照市八届党代会‘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活化利用、优化功能’的战略部署和这次两会精神,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构建‘全时域、全地域、全要素’的名城保护和更新体系。”陶伯龙介绍,住建部门将编制《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规划》;探索“小尺度、绣花针、本土化、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模式,推行政府引领、社会支持、居民融入、专业支撑等多元参与机制,探索古城保护的新路径;实施一批古城保护示范项目。推进南河下、仁丰里、三和四美、北护城河等重点区域保护更新利用,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工作方案,实施“六个一”工程,积极打造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加快小秦淮河、湾子街、南河下等重点片区整治更新,复建文汇阁,启动埂子街、杨总门等历史地段更新利用和原三和四美地块建设,形成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活化利用、优化功能的古城保护新格局,着力打造“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能推广”的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示范项目。

推动湖北会馆保护利用 适时启动小秦淮河提升改造

“城控集团名城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古城保护利用工作。近年来先后实施各类古城保护项目60余项,修复古建10多万平方米,完成20多个文保古建筑的抢救性修缮,建成开放了大运河盐商文化展示馆等10多个文化展示场馆,打造了皮市街、东关街、长乐客栈、康山盐商文化园、大王庙等一批精品古城保护项目。”谈起古城保护利用工作,市人大代表、市城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善祥这样说。

“刚刚过去的一年,城控集团坚持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一体化推进,润扬快速路、运河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北山污水处理厂等民生保供工程相继完工。”叶善祥介绍,去年搭建古城保护提升工作专班,以科学规划统领古城保护,完成了三和厂厂房利用等工程。彩衣街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也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推进了“双东”历史街区5A创建工作,东关街也荣获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称号。

叶善祥表示,今年,城控集团将加大古城保护投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湖北会馆利用工程,适时启动小秦淮河提升改造、东关街片区纵深改造、湾子街、南河下街区提升改造等古城保护利用工程项目,积极进行前期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让古城焕发生机和活力。

让广陵古城靓起来 排定广陵路皮市街等26个项目

“广陵区地处老城区,是扬州古城保护利用的主战场。近年来,广陵区对明清历史城区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利用项目,通过修缮遗存、完善设施、植入新业态,让古城‘靓’起来、‘活’起来。”市人大代表、广陵古城管委会古城保护专家张晶说。

“按照微更新、抓统筹、强文化的总体思路,我们对列入省重点项目的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分解,排定了广陵路、皮市街等26个项目,当年总投资6.5亿元,其中广陵区3.5亿元。”张晶介绍说,经过努力,目前小秦淮河完成了董子桥-务本桥段两岸的步道、绿化、照明等设施提升和沿河建筑风貌的整治;仁丰里已完成古城小剧场和12个收储店铺的改造,年内相继吸引了十多个特色文创项目入驻仁丰里街区;完成了贾氏盐商住宅本体的保护修缮工程,四岸公所修缮工程已全面进场施工。在硬件打造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文化融合,与又见平遥、苏州浮生六记、自得琴社、南京喜事、我是迷、完美世界等知名演艺团队接洽,积极推进古城沉浸式演艺项目的落地实施。

“在古城保护利用中,还致力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张晶介绍,去年,广陵区完成直管公房修缮解危10600多平方米,同时组织开展了旌忠巷、参府街等13条老街巷改造工程,让古城保护利用工作造福老城区居民。 记者 张孔生 文/图

原文地址:http://jsnews.jschina.com.cn/yz/a/202202/t20220224_2952066.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