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庄一块“优免”清代古碑现世
近日,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在天宁区雕庄街道清溪村发现一块清代“优免”石碑。文保志愿者表示,此碑对研究常州近郊人民在清代的生活有一定帮助。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碑为青石质地,高167厘米、宽77厘米、厚约22厘米,除碑上方“奉宪勒石”四个大字外,还有“江苏常州府阳湖县正堂加纪录十次马”“四都四图六图”“政城桥”“呈请免派”“概行优免”“挑河剥运”“地保胡洪升”“住持僧云通”等文字,字体为楷体,落款时间为“嘉庆十四年十一月”。碑文已有模糊不清处,并已断成两截,保存情况一般。
嘉庆十四年是公元1809年。记者查询1988年版《武进县志》确认,彼时的阳湖县正堂叫马绍援,嘉庆十三年上任。碑中左下方提到的姓氏中,胡、张、许、尹、白等仍为现在当地的大姓。“政城桥”是历史名称,现在叫“白家桥”。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市文保志愿者余忠良告诉记者,此碑原位于清溪庵,后被划入雕庄公社东方红中学范围,被学生当作桌子放置饭盒,时间一长,造成碑文部分磨损。随着时代变迁,此碑被浮土覆盖,直到现在才重见天日。此碑并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中,属于新发现。
余忠良说,清溪庵及其附近地区在清代属于定东乡,紧靠运河,运河支流通济河流经此地,建有保留至今的常州市一般不可移动文物——通济桥。当地居民经常参与运河及其支流的清理工作,即碑文提到的“挑河剥运”。目前,该碑已经被清溪村妥善保护。余忠良表示,这块碑的问世,对研究常州近郊人民在清代的生活有所帮助。(郑雨露 张军)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