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主动下沉,与群众打成一片,各地各部门党员干部厚植担当作为的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从运用“群众点题”机制,针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监督整治,到聚焦养老、医疗、低保等民生领域强化监督,推动解决基层痛点堵点问题,再到推动人员力量下沉社区,让群众的“微小事”不出小区、“一般事”不出社区就能解决,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稳定根基更扎实。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心里装着群众,把群众利益举过头顶,才会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诚然,评价一个地方的经济涨幅、管理的到位与否,GDP的高低快慢只是其中一个维度,提高百姓收入、改善民生福祉、解决群众迫在眉睫的问题或许比反映出经济增长质量更为有效。能不能把贴近群众的大事小情—一完善,是评判地方管理者为民情怀的重要标准,是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源头。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暖心工程,是检验发展成就的试金石。这不仅是“道德命题”,也是“经济命题”,更是“发展命题”。从需求角度看,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是实现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需求。事实上,在一个地域的发展过程中,不单单是一味追求“大境界”,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才是最大的政绩;一项项切身利益改观,方能彰显出地方政府的为民初心与工作诚意,是民生的“分量”。
民生实事并非谋求政绩的幌子,最见不得“客里空”,最需要用真心、见真章。群众利益就是一个民心问题,只有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能成为民心工程。这就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健全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要完善基层干部考核评价,推进基层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用好公开透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制度规定,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编牢、扎紧,用心用情用力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解百姓之困、谋民生之利,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制度,为维护好群众的筑牢根基。相信,只要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一锤接着一锤敲,找准问题发生和着力改进平衡点,定能凝聚社会合力,推动地方实现跨越发展。(鱼予何琦)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