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乡野文化“摆渡人”|荷香深处是吾乡

2025-07-11 11:06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大王,来抓我呀!”两个月前,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90后村干部刘鹏程在短视频《大王来抓我》中穿越百亩油菜花田的奔跑身影,让这座千年古村以“金色浪涛铺陈田野”的春日图景走红网络。两个月来,千亩荷塘莲叶舒展,荷花朵朵若现,盛夏美景再次成为网民焦点。

6月18日清晨,距离第九届荷花节开幕还有三天,刘鹏程与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蹲在荷塘边调试拍摄角度。“老祖宗说并蒂莲是‘祥瑞之兆’,得给它特写,让网友分享幸运。”刘炜建指着荷塘深处。“不如再拍小孩追蜻蜓,”刘鹏程比画道,“露珠挂鼻尖,正是城里人向往的乡愁。”

两代村干部的对话,藏着平园池村十年蜕变为“中国美丽乡村”的密码。对刘炜建而言,这十年是将泥泞田埂拓成文旅步道,把“何仙姑撒莲种”传说酿成实景,让老纺车、旧石磨在镜头前重获新生的奋斗史。如今,游客循短视频而来,踩彩绘步道听荷香、在民俗文化馆抚摸老物件,触碰的正是刘炜建与村民十年镌刻的文化振兴故事。

从“卖藕”到“卖风景”

“八仙兴游农家田,云蒸霞蔚惠人间;太平井水润乡民,水竹园畔建菊园;一泓藕池亭亭立,美丽乡村入云天……”一首在村口老树下传唱的民谣,道出平园池村的前世今生。这里有齐白石题名的民国园林画隐园,逾1500年的荷花传说——先民凿井得泉的太平井潺潺流水,水竹园竹影在百年老宅下婆娑。

然而11年前,平园池村经历着“空心化”阵痛——在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考评中连续3年垫底,全村无硬质化路,年轻人外出务工,村“两委”平均年龄超55岁……

彼时的刘炜建,是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打理着年入百万元的养鸡场。“平园池需要一个懂经营的带头人。”老支书找到刘炜建,一席话让他思绪万千:老乡们用竹筐肩挑鲜藕,村部墙皮剥落得能看见砖块,村民们鲜有发家致富的好路子……刘炜建没有犹豫,毅然接棒:“光靠卖藕,可能富不起来;只有盘活老祖宗的东西,泥土地才能长金子。”

于是,刘炜建开始谋划将传统藕荷产业升级为“既能吃又能看”的文旅产业。“路都没有,拿什么留人?”“路修好,年轻人还得觉得有奔头!”转型之初,质疑也是建议。刘炜建用执行力说话,一点点画下村子发展的蓝图:先修通村口到藕塘的水泥路,再发动村民把“卖藕”变成“卖风景”。

为了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村庄独特的荷藕文化,刘炜建带领村民深入挖掘村里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他们在书里发现了八仙过海的传说:铁拐李与张果老施法带来了太平井,何仙姑一挥彩袖,为藕池带来了清香的荷花……刘炜建决心让这些美丽的神话跳出书页,飞入游客眼中。

2016年,“荷塘月色”“莲珠池”等景观应运而生;2017年,平园池村首届荷花节开幕。旅游大巴驶过崭新的路面,游客纷纷拍摄藕塘、打听传说、抢购藕粉,村民们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片荷藕真能让生活过得更好。

如今荷花季,生态藕池文化园最热闹。游客漫步栈道听传说、采莲制藕、夜赏荷塘月色。1100亩荷塘中,106个品种荷花绽放,新雨花晴、金蝉等特色品种尤为瞩目。鲜花、莲蓬、荷叶茶产业链,使900多户村民户均增收5000多元。随着“全域旅游”深化,莲藕产业产值达3000万元。千年荷韵,正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

老农具“住进”了文化馆

推开平园池农耕民俗文化馆的大门,一幅农耕文明的立体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数百件承载着岁月印记的农耕工具,勾勒出平园池村农业文明的演进轨迹。这座文化馆的诞生,源于刘炜建一个朴素的愿望:“不能让犁耙锄头烂在墙角,它们该成为会说话的‘教科书’。”

如何让文化馆真正留住村民乡愁?刘炜建创新提出了“老物件新生计划”,他挨家挨户走访村民,鼓励他们将家中闲置的老式农具“变废为宝”。

“王婶,石磨放文化馆给孩子讲故事?”“张大爷,织布机我们用新棉被换!”2020年农耕民俗文化馆开馆时,这些“废品”蜕变为动人展品,石磨凹痕藏麦香,织布机吱呀回荡岁月歌谣。

“曾经,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指着展出的旧纺车,向小孙女演示如何捻线,笑着跟孙女讲,‘奶奶年轻时,就靠它织布给你爸爸做新衣’。”刘炜建说,听到这样的代际对话,深受感动,老祖宗的农耕智慧正在平园池村世世代代薪火相传着。

2023年8月,文化馆创新推出“乡村记忆讲习所”。管理员秦兴根每周讲解两场,现场操作让犁耙水车重焕生机,当年接待游客破12万人次,研学团队占35%。假期,城北街道中小学生结伴前来,每逢假期,如皋城北街道的中小学生结伴前来,在农耕博物馆参观学习后,还能体验小火车观光、诗词赏析、趣味竞猜和折扇绘画等文化活动。

“孩子们少见课本里的旧农具,真正走近‘文化根脉’,传统文化就触手可及。”刘炜建认为,沉浸式教育让年轻一代读懂“粒粒皆辛苦”。

千年历史的平园池村藕池庄是江苏省传统村落,刘炜建坚持“不破坏古村落”“修旧如旧”原则,改造时珍视古井石栏、石桥纹饰,让自然景观遗址继续讲述着光阴的故事。

“文物保护不为怀旧,更要‘活态传承’焕发生机。文化景点不是生硬打造,而是发掘本村元素,留住宝藏才能可持续发展。”刘炜建说。如今,平园池农耕民俗文化馆已成为如皋市民的“文化会客厅”,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用文物跳动的脉搏诠释着“让历史开口说话”的深意。

新农人共绘乡村“新花样”

曾经,荷花6至10月的观赏期像一道枷锁,困住了村庄的发展脚步。如今,一群80后、90后“新农人”以青春为笔,在振兴画卷挥毫。他们设计农创品、打造飞行基地、策划非遗工坊,激活传统。刘炜建带领这支年轻队伍打破常规,引入34家涵盖采摘、研学、低空旅游的经营主体,实现“淡季不淡、四季常旺”。2023年,外来媳妇李妍的600亩研学基地。同年,村“两委”引进飞行观光项目,打造文旅新名片。2024年,村民们用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游客量24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365万元。

“新农人”创意如破土春笋。90后村干部刘鹏程因“一品荷乡”视频号走红,让荷香飘向全国。他以节气为经、农事为纬,用镜头记录作物生长,成为村庄生动的文化名片。“一品荷乡”的每一条短视频创作都有刘炜建的身影,他与创作小组反复打磨观点、文案,鼓励大家突破常规、大胆创新。“我享受与年轻人思维碰撞的每一刻,他们正用青春与创意重塑乡村的容颜。”刘炜建笑言。

“我们没想当网红,短视频里都是货真价实的文化和产品,想让更多人看到真实农村,唤醒乡愁。”刘鹏程滑动评论,眼中满是热忱。“一品荷乡”团队结合节日创作视频,朴实画面配着乡音,引得游子评论区诉说思乡。“有网友看腌咸鸭蛋视频,想起奶奶手艺,”刘鹏程笑说,“比任何宣传片都管用。”这情感共鸣正是刘炜建追求的文化振兴内核:无人机穿梭荷田记录四季,返乡创客在非遗工坊融合传统与现代技艺,乡村文化便有了长久生命力。

“去年有青年返乡说,在平园池看到不只荷塘风光,更是创业热土。”刘炜建欣慰道,“只有年轻人愿意扎根,乡村振兴才真正生生不息。”目前,该村已成功流转4200多亩土地,吸引了2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来直接收益超过110万元。卡丁车让田野间多了动感,露营项目让荷塘夜色更具吸引力,年轻人带来的新变化,正重塑着乡村的样貌。

如今的平园池村,四季皆成诗行。春日油菜花浪,盛夏荷擎粉灯,深秋菊绽金缕,寒冬梅染霜雪……让村民安居乐业,也让游人魂牵梦绕。十年前,刘炜建栽下的第一株荷藕,如今已繁衍成千亩花海。这座曾被时光遗忘的村落,因这群文化“摆渡人”的执着坚守,在荷香深处悄然生长出新的年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韩金芳

即日起,“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联动各市级平台发起“寻找乡野文化‘摆渡人’”计划,以传统文化为舟,以乡村振兴为桨,让精彩故事弥漫希望的田野,让乡村蝶变激荡万千心灵。

你可以是——

乡村“当家人”:村干部、选调生、驻村干部,深耕乡土发展一线,熟知产业脉络与基层治理的“领航者”。

文化“守护者”:非遗传承人、民俗研究者、乡土文化爱好者,擅长用行动留住传统技艺与岁月故事。

本土“生活家”:在乡村生活的村民、“体验者”,热爱田园烟火、乡风文明的“活字典”。

返乡“新农人”:带着创意与技术返乡的创业者,在电商、文旅、农业等领域敢闯敢干的青年先锋。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摆渡人”,或您了解乡野中深藏的文化故事与振兴实践,欢迎通过以下方式向我们提供线索:

1.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供稿链路向我们推荐他(她)与乡村的故事。供稿请加标签:乡野文化“摆渡人”。

2.通过邮箱jsxxpttg@vip.163.com投稿,标题格式为:乡野文化“摆渡人”推荐+姓名+市/区/县+联系方式,可在正文中写清楚推荐的乡野文化“摆渡人”的基本信息、推荐理由及其故事,附件上传可选择文字(word文件)或视频(.mp4格式)。

我们将组建采编团队,进行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用镜头记录“摆渡人”的坚守与热爱,用文字讲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我们的愿望是:让每一个默默耕耘的身影都被瞩目,让每一份文化传承的热忱皆得回响,在江苏乡野的浩瀚长河里,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澎湃印记。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07/t20250710_s686f9336e4b05c8d159cbaf6.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