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比郑和还多一次,这位“八次下西洋”的航海家是谁

2025-07-11 11:11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交汇点讯 洪保下西洋?不是都说郑和下西洋吗?洪保又是谁?

南京博物院正在举办年度大展——“观天下——大明的世界”。为使公众能够更好地提升观展体验,深度解析14—17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大明帝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日前受邀在南博做了一场名为“洪保下西洋”的精彩讲座。两个小时的分享中,这位著名考古学家结合考古发掘和文献梳理,介绍了洪保这位知名度相对较小的著名航海家,解析了他在下西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重要地位。

今年的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日。南京是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的决策地与大本营,是下西洋庞大船队的始发港,也是各类专用宝船的制作地。王志高介绍,郑和本人长眠于南京,而下西洋使团的其他“高级领导”,如王景弘、洪保、杨庆等也安葬于南京。“下西洋”绝非郑和一人所领导,在这一伟大的航海壮举中,王景弘、洪保、杨庆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学界对于洪保这位航海家的认知,是随着15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而逐渐清晰起来的。

2010年6月,位于江宁祖堂山南麓的南京市社会福利院在施工发现中发现了一处明代墓葬。随后,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博物馆、江宁区博物馆联合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通过对墓内出土的寿藏铭(墓主生前制作的墓志,经过墓主的过目,史料价值更高)等文物的分析,确定墓主正是洪保。

“洪保墓是迄今发现的、身份明确的、等级最高的郑和下西洋使团高级领导成员墓葬,是南京乃至全国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相关的重要史迹之一,于2011年12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主持了那次考古发掘的王志高说,洪保墓为竖穴土坑砖室结构,砖室平面呈“吕”字形,由封门墙、门道、木门、前室、前后室之间过道、石门、后室及挡土墙等部分构成。前室保存完好,墓内出土各类遗物20件(组),主要有玉环、水晶串饰、料珠、银钗、银质鎏金冥币、釉陶缸、铁铺首、铁棺钉,锡铅合金质瓶、壶,石质寿藏铭、买地券等。

寿藏铭上的文字记载成为还原洪保传奇一生的关键证据。王志高说,洪保和郑和一样,都是云南人。洪武三年(1370年),洪保生于云南大理,可能出身世代信奉佛教密宗的大理白族。洪武十五年,傅友德等率领明朝大军攻克大理,洪保被虏获阉割掠至宫中,这一年他才13岁。洪保和郑和、杨庆等人既是同乡之谊,年龄相仿,经历也近似。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发兵“靖难”,洪保可能在此时倒戈归顺燕王,并在四年的靖难之役立下战功。永乐元年,朱棣称帝后,洪保得到重用,先后担任内承运库副使、都知监太监等职务。在永乐之后的宣德、正统年间,洪保依然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

王志高介绍,洪保是一名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永乐四年(1406年),他曾经统领官军由陆路出使西域临藏、管觉、必力工瓦、拉撒、乌斯藏等地(均在今西藏境内);在航海方面,洪保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宣德六年(1431年)等先后八次出使西洋。其中永乐元年(1403年),他以副使身份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宝船奉诏出使西洋各国。

洪保寿藏铭中,记载了郑和船队所用宝船的“船号”(船名)——“大福”。祝允明《前闻记》“下西洋”条记:宣德五年,下西洋船队的“船号”有“清和”“惠康”“长宁”“安济”“清远”等名目。洪保墓寿藏铭中还提到了下西洋的“大福”宝船是“五千料巨舶”。王志高说,“料”是我国宋、元、明时期流行的用来表示舟船容量的单位。一种观点认为,“料”是一种重量单位,一料约等于一石;一种观点认为“料”是一种容积单位,可从船舶的长、宽、深计算出来。此前有专家认为下西洋宝船是“二千料”或“一千五百料”。王志高认为,这种吨位的船是一般将领官军乘坐的战船或坐船,并非郑和使团主要领导成员驾乘的大号和中号宝船。“五千料”宝船在郑和船队中属于大型船只。结合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浙江乃通江渡海之津道,且如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可推测,五千料海船早在南宋就已经出现,很可能是下西洋的领导成员所乘坐的船只。

结合洪保墓寿藏铭和其他史料分析,洪保在其航海生涯中,到过占城、暹罗、爪哇、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柯枝、古里、忽鲁谟斯、阿丹、卜国、天方等国。他的航迹在太平洋、印度洋上伸展,他到过的国家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2005年,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推出《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这位历史爱好者在书中专列“洪保的远航”篇章,认为洪保船队曾经到达加勒比海,并向西航行,经福兰克群岛、巴塔哥尼亚海岸,通过麦哲伦海峡向南航至南极,再沿威德海边缘向东航行,经印度洋的赫德岛、凯尔盖朗岛至澳大利亚西部,然后经印度洋、南中国海回中国。这个说法虽然看似令国人自豪,但王志高根据洪保寿藏铭等相关史料指出,孟席斯的这一说法是“虚构的环球航行”。

讲座中,王志高表示,距今600多年前后的大明永乐、宣德之际,以郑和为首的“奉使西洋”的官军,驰骋万里浩渺波涛,建立千古传奇的丰功伟业。这一伟大的航海壮举不仅仅归功于郑和一人,更有洪保、杨庆等使团重要成员,中下级军官,普通水手、官兵等数万人的功劳。在郑和下西洋62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这些闪耀在中国航海史上的名字,应该被我们所铭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07/t20250710_s686f92bfe4b0d00eb0f03028.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