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绘就现代化人民城市新图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江苏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时隔10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次召开。会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明确了“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6个方面内涵,部署7个方面重点任务,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未来城市如何进一步“提质”?江苏怎样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江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表示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用强担当、实举措奋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沈剑荣表示,省发展改革委将聚焦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最关注的教育、住房、社保、就业等问题,推动新市民从落户扎根向安居乐业转变;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发展从中心城市、特大城市“单极化”向都市圈、城市群组团式、网络化转变,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化县城载体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品质,着力解决城市建设短板问题,深入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和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城市更新改造路径;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通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通道,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推动城乡共享现代品质生活。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表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紧紧围绕“人民满意交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市交通建设,以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和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城市交通规划统筹、建设协调、服务衔接、管理协同,优化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完善都市圈、城市群快速交通网络,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优化交通道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贯通省际市际断头路,提升区域间快联快通水平;丰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新内涵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城市多元化公共交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更加便捷顺畅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党组书记、局长崔永国表示,南京住房和房地产发展逐步迈入成熟稳定阶段,存量更新改善将是未来需求主力。下一步,南京市房产局将同相关部门一道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更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更大力度支持“好房子”建设供给,更大力度提升物业管理和房屋管理水平,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全体居民由“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发掘新动能新路径
会议提出,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学锋表示,住建部门将努力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加快住建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掘探索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新路径,助力建设创新城市。着力推动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努力建设宜居城市。积极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加大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力度,深入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强化垃圾分类处理水平,促进美丽城市建设。深化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持续推动城市内涝精准治理,加强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控和房屋安全管理,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强化规划引领,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强特色塑造和风貌管控,努力形成城市文化共识,用心用情守护城市文明。坚持数字赋能城市建设与治理,让城市更加智慧。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国梁表示,自然资源部门将持续做好城市存量提质增效大文章。突出规划先行,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区域空间协同,构建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体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突出提质增效,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统筹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产城人协调融合发展。创新规划和土地政策,大力实施城市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支持城市更新,服务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突出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安全韧性。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合理布局城市平急两用设施,预留防灾弹性空间,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管控,强化基础测绘赋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引导城市及时补齐短板,守牢城市安全底线。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美丽南京建设规划中要‘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是该市“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牵头单位,院长田锋表示,将以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为战略远景,紧扣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主线,锚定将南京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目标,科学规划,通过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促机制,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美丽南京,助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建设示范标杆,推动南京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勇当排头兵。
治理模式新突破,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城市地质工作保障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省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程知言表示,全省地质系统将深化全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转化运用,实施特殊地下空间安全利用示范工程,开展城镇规划区域地面沉降、地下水地质环境监测,服务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筹规划、国土空间立体开发;扎实推进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建立城市地质安全大数据共享平台,构建城市地质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形成城市地质安全风险“一张图”,持续夯实城市地质安全韧性基础;紧扣城市建设需求,全力保障隧道地铁、道路桥梁、地下管廊、过江通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安全,靠前服务重点市政工程,为我省提升城市建设能级提供坚实地质支撑。
响应“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部署,南水北调江苏水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连冲表示,服务“以水定城”,提升城市韧性,公司将依托江苏南水北调智能调度系统,优化泵站群运行模式,完善防洪排涝“统一调度、联排联调”机制,助力韧性城市建设。深化科技赋能,强化服务支撑。应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远程集控、智能巡检,实时监测河道水位、泵站运行状态,强化风险隐患“四预”管理,积极与沿线地区在水源配置、节水护水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
南京市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可科表示,南京数据系统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快落实全国首部城市治理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健全完善全市三级数字治理中心联动工作机制;聚焦“实战化”增强综合平台功能,加快数字资源底座(NJDOS)建设,更好发挥“一网统管”综合平台实战作用;聚焦“动态化”拓展实际应用场景,坚持边建边用,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社会治理体系;聚焦“智能化”打造高效便民热线,探索运用AI大模型提升热线数据分析研判能力,奋力在国家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大格局中作出南京贡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白雪 吴琼 聂伟 刘霞 许愿 姚政宇 田墨池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