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绿电“靠天吃饭”,谁来“补位”保供?

2025-11-26 10:20 来源: 中国江苏网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当前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高,但发电量贡献率低。”11月25日,在由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主办的以“变局蕴含机遇,挑战激发斗志——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2025年江苏电力行业发展高端论坛上,一位业内专家的发言,道出了当前能源转型中的现实困境,引起了在座不少业内能源从业者的共鸣。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省煤电以36.50%的装机占比贡献了56.38%的发电量;新能源占总装机的43.16%,但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22.70%。在能源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如何既保障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清洁能源成为增量供应主体?

煤电转型,夯实保供基础

当前,绿色电力正越来越多地融入日常生活。然而,风、光等新能源虽清洁,却也“看天吃饭”——风时有时无,光昼出夜伏,天气一变,发电能力随之波动。这种不稳定性对电网安全构成挑战。在我们期望“随时有电”的背后,离不开煤电的“兜底”与“镇场”。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煤电定位转型为调节能源。”在2025年江苏电力行业发展高端论坛上,国网冀北电科院(华北电科院)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金晶坦言,电力系统需求迅速攀升,需要煤电稳定运行,但煤电的定位已发生根本改变,从电量供应向灵活调节和兜底保供转型。

尽管煤炭在公众印象中仍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代表——截至2023年底,其碳排放约占全国总量的40%,但煤电也可以“变绿”。江苏一边控制煤电新增规模、优化结构,一边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显著降低能耗与排放。

11月1日,国信靖江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500千伏送出工程顺利投产,作为江苏省首批“先立后改”建设清洁高效支撑性电源项目的配套工程,投运后,将释放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发电能力,对保障江苏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服务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国电投滨海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的建设现场,各类机械工作井然有序,该工程建设2台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高效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设施。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我省共规划布局了33 台、合计 2994 万千瓦的支撑性煤电机组,9 台、合计约 550 万千瓦的重型燃机机组,支撑性电源在建规模全国第一。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未来仍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市场分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周正道认为,为支撑电网稳定可靠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仍需要煤电发挥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灵活性调节等重要作用,煤电机组由于采用了超超临界、超低排放、深度调峰等技术,属于可靠性高、比较清洁、可调能力较强的电源,将长期保持一定的总体规模,向“清洁化、低碳化、灵活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慧赋能,给电力系统装上“智能大脑”

当能源转型步入深水区,仅靠传统手段已难以应对新能源的波动性与复杂性,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正成为破局的关键。

没有高耸的冷却塔,没有轰鸣的发电机组,却凭借数字技术聚合起分散于千企万户的电力资源,在关键时刻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虚拟电厂,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电厂,而是一种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对电网而言,虚拟电厂有助于提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相当于在不增加资源消耗的情况下新建一座大型电厂,对用户而言,最直观的感受是降低了用能成本。

来到国家电投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200余家企业的用电情况在智慧系统管控平台实时显示。国家电投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无锡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昌平介绍,国家电投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运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客户末端负荷、各类分布式能源以市场化手段聚合起来,构建可调资源池,高效参与江苏电力市场交易,助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建立了多种虚拟电厂商业模式。

随着能源系统智能化进程不断深入,AI技术正成为推动能源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政企发电系统部解决方案总经理陈冬坤介绍,面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消纳压力大等核心挑战,华为以架构优先、场景先行、生态协同数据赋能为关键要素,构建一体化算力底座与使能平台,携手南方电网、中国华电等伙伴打造“驭电”大模型、新能源功率预测等解决方案,在电网调度、设备运维、火电无人化等场景落地应用,大幅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在这场智能化变革中,各方力量正形成合力。除了科技企业的算法赋能,传统电力企业也在发电侧积极布局,推动智慧电厂落地。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华盾高级开发设计师钟柏介绍,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智慧电厂建设领域,推出“华电智”解决方案其聚焦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需求,针对煤电转型、能效提升等核心问题,牵头研发“华电睿”系列工控产品与“华电智”大模型,打造数字底座支撑的数智控制、管理、安全体系。

持续发力,构建多元协同的能源体系

江苏是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以全国7%的能源消费总量支撑了全国10%国内生产总值。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发电装机2.32亿千瓦,形成“一交四直”特高压混联、“七纵七横”500千伏输电网的坚强网架,全省有200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420万千瓦支持性燃机、250万千瓦核电、200万千瓦储能项目在建设中,一批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在建规模全国领先。

“随着能源转型推进,我国电力装机与用电量稳步增长,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占比显著提升,电力市场形成多层次协同、多周期覆盖、多品种共存的市场架构。但仍存在多层次市场协同不足、市场功能与品种待丰富、新能源入市政策机制欠缺、系统调节与零售市场规范及风险监管需强化等关键问题。”周正道指出。

面对新能源“高装机、低发电量”的现实困境,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省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与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周正道建议,未来统一电力市场应该重点优化市场架构和机制、规范运营、强化监管,优化资源配置。

“‘十四五’以来,江苏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张诗滔表示,江苏将聚焦“双碳”目标,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推进支撑电源保供基地、新能源绿电基地、区外基地“三大基地”建设扩能优化供给,依托交直流混联技术升级电网,发展多元储能与智慧配网,推动绿电“三进”工程。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强化需求侧响应与虚拟电厂建设,提升系统灵活智能水平,保障电力安全低碳高效供应。

原文地址: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511/t20251125_s6925b1cee4b0fa11d4c3c472.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