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市长为啥和外卖员面对面?
11月25日,徐州市市长沈峻峰带领县区及各条线相关方面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间。直播间,空气里除了熟悉的严肃,还多了一丝特别的“烟火气”——聚光灯下,与市长面对面的,不只是惯常的专家学者或部门负责人,更有来自一线的外卖员。
“我们外卖小哥送单就怕被拦在‘最后一米’,遇到不接电话,也送不上去的写字楼白白耽误时间。”“能不能给我们多设几个暖心驿站,让大家闲的时候能歇歇脚,充充电?”市长与外卖员代表的这场对话,始于一段让人颇为啼笑皆非的街头短片。记者在徐州市泉山区、云龙区等地走访,发现不少小区存在楼栋号不明、指示不清晰等问题,甚至在一个名叫利群的老旧小区里,一栋楼同时拥有三个截然不同的楼栋号。“白天还好,万一是晚上绝对的摸瞎。”采访中,不少外卖员表示,宁可不接单,也不要来这个小区送单。
当短片结束,镜头切回直播间,节目组将这份“真实的烦恼”直接请到了市长面前。为啥一栋楼能有这么多“身份证”?“这是我们管理得不到位。”徐州市住建局局长张晨解释说,2015年后的新建小区,徐州所有的门牌号、楼栋号都由公安局统一。而在此前,开发商、属地、公安部门,甚至通信运营商,都可以给小区门牌上贴号。在徐州不少企业早年的自建房里,这样的情况更容易出现。
针对此类情况,责任部门正在采取相应措施。张晨介绍,他们将对全市4000多个小区进行逐一梳理,压实物业责任,对部分标识不清的楼栋进行整改。即使是没有物业管理的零散楼栋,也要由社区出面,给外卖员拿出一张清晰的导引图。此外,他们也将和地图平台对接、更新,让外卖员从手机上也能清晰地看到路径。
“赶时间的人”不应被困在“最后一米”。让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兴群体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已成为每座城市必须答好的“民生考题”。
“外卖员反映的‘门难进、路难寻’等问题,暴露出当前城市管理还不够精细。”在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工作要求的同时,在沈峻峰看来,答好考题的关键还在于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从政策层面加大对“新徐州人”的扶持力度。“只有努力将徐州打造成为广大劳动者和创业者的友好之城、理想之地,才能让大家能够安心在徐州工作、真正把徐州当作第二故乡。”
直播间里回应诚恳,直播间外互动热烈。二十多万互动点赞里,来自铜山区的一位小学老师的烦恼实时传进直播间。他所在的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补贴自去年起便存在拖欠情况。尽管上周剩余欠款已结清,但老师们仍忧心忡忡:“未来还会再出现类似情况吗?”
“补贴拖欠问题,不仅反映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也暴露出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的短板。”不回避问题,徐州市铜山区常务副区长韩啸率先作出回应。他介绍,发现问题后铜山区已对区教育局、财政局提出明确要求:每学期结束后一个月内,必须完成本学期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履职情况核实,确保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到位。
除了课后延时服务,其他教育相关话题也引起不少关注。“阳光体育,健康成长”,是当下人们对校园生活的美好期盼。然而记者走访发现,邳州市部分乡镇学校的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差甚远:没有柔软的塑胶跑道,只有坚硬的水泥地面;没有标准宽阔的运动场,只剩长期闲置的预留空地。
中小学操场何时能告别“水泥地时代”?面对直播中暴露的问题,邳州市市长夏友峰直言需要“深刻反思和检讨”:“表面看是土地、资金等客观因素,本质上还是我们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未能将其置于优先推进的重要位置。”
夏友峰介绍,去年当地编排为民办实事工程时,已对全市教育基础设施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发现共有18所学校需进行操场塑胶化改造。“去年我们就明确,分2025、2026两个年度分期分批推进改造。”他透露,今年邳州已完成10所学校操场改造,目前均已建成投用;剩余8所学校正推进前期手续,最迟明年8月底前可全部建成使用。
除此之外,直播间里还呈现了一批颇具徐州特色的问题。既“包邮”又“供暖”的徐州,每到冬季便成为长三角地区“羡慕的对象”。然而,部分当地居民反映,自家供暖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例如徐州丰县的观澜郡小区一期,尽管已交付七年多,但因建设时未铺设供热管道,至今未能供暖。眼看同小区的二、三、四期均已实现供暖,而一期却迟迟没有进展,业主们感到十分焦急。
为何一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丰县县长鹿飞第一时间作出解释:该小区一期建于2015年,当时丰县集中供暖尚处于起步阶段,管道铺设任务重、周期长,供热主管网到达该小区的时间未定,因此开发商取消了供暖配套设计。
为切实把好事办好,鹿飞现场承诺:“节目结束后,我们将立即组织住建部门、属地政府及热力公司召开协调会,进一步加强沟通,启动新一轮入户调查,压实开发商主体责任,积极筹措资金,并先行制定改造方案供居民讨论,力争问题早日解决。”
两个小时的直播转瞬即逝,也让沈峻峰感触良多:“市民朋友们反映的这些情况和问题,说明我们的许多工作仍是‘进行时’,仍需持续‘再提升’。”他强调,做好民生工作,必须带着感情、扛起责任、讲求效率。各级政府部门要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大力提倡“今日事今日毕”,确保群众诉求高效落实,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