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莫让学生信息成不法获利“筹码”
管理学校收款平台收集学生信息出售,三名涉案男子获刑(12月15日,中国法院网)
12月15日,中国法院网一则“管理学校收款平台收集学生信息出售,三名涉案男子获刑”的消息,着实令人愤慨且引人深思。本应是服务于学校正常收费、保障教育教学有序运转的收款平台,却成了不法分子觊觎学生信息、用以谋利的工具,这无疑是对学生权益的严重侵犯,也敲响了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
学校,向来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学生们在这里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而学生信息,涵盖着从基本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到更为敏感的身份证号码、家长联系方式等诸多内容,这些信息就如同守护学生安全与隐私的一道屏障,不容有失。涉案的三名男子,身处管理学校收款平台这一有着重要责任的岗位,却背离了职业操守和法律底线,将黑手伸向了毫无防备的学生群体。
他们或许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以为凭借着自己操作平台的便利,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收集来的信息转手出售就能换来大把的钞票。然而,他们却忽视了信息时代里,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信息安全的严肃性。每一条学生信息的泄露,都 可能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比如,可能会遭遇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精准掌握的信息,编造出极具迷惑性的谎言,让家长们防不胜防,辛苦积攒的钱财有可能瞬间付诸东流;又或者学生的人身安全面临潜在威胁,住址等信息被泄露出去,谁也无法保证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值得欣慰的是,法律的威严不容挑战,司法机关最终让这三名涉案男子为他们的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获刑便是对他们最好的惩处,也是对其他可能存有类似歪心思之人的有力震慑。但这一事件更应该成为整个社会反思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契机。
对于学校来说,不能仅仅把收款平台等涉及信息管理的事务简单外包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加强对相关合作方、管理人员的监督与约束,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确保学生信息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时,要强化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让大家深知保护学生信息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从监管层面而言,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针对校园信息管理方面的法规制度,细化责任认定和惩处措施,让那些妄图打信息主意的人不敢轻易动手。并且要加大日常的巡查力度,主动排查各类信息安全隐患,及时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
学生信息安全关乎着万千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绝不能让其成为不法分子眼中可以随意交易的商品。我们当以此次事件为鉴,全方位筑牢信息安全的“防火墙”,守护好每一位学生的信息安全。(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