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厅官顶风违纪:权力的酒杯为何总不空?

2025-07-11 07:50 来源: 供稿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国资委正厅长级干部魏栓师因在公务活动间隙组织聚餐饮酒,导致一名参与聚餐的医院科主任回家后不幸死亡,且其个人还涉嫌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已被立案调查。这起伴随着意外身亡的饮酒事件,不仅是一场令人震惊的个人悲剧,更是权力失范、作风溃堤的残酷标本,其警示作用远大于事件本身。

酒杯之中,映照出纪律底线在权力面前的模糊与坍塌。魏栓师作为正厅级干部,在陪同家属就诊的公务间隙,非但没有回避敏感场合,反而在次日即召集相关医院、公安部门干部聚餐饮酒。这显然逾越了“八项规定”的明确红线,更讽刺的是,它就发生在全国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通报直指魏栓师等人“一边参加学习教育、一边接受违规宴请”,是典型的“目无法纪、顶风违纪”。这种“学习教育场表态、酒桌之上现原形”的“分裂症”,暴露出某些干部对纪律教育的形式主义态度——学习材料成了遮羞布,酒杯一举便原形毕露。更值得警醒的是,这并非偶然失足:调查中暴露的其他涉嫌违纪违法问题,指向一种长期对纪律缺乏敬畏、对约束视若无物的权力傲慢。当“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的潜规则取代了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权力便轻易滑向了失控边缘。

酒杯背后,潜藏着权力勾兑与“圈子文化”的扭曲生态。魏栓师精心构建的宴请名单,构成一幅权力资源交换的微缩图景:魏栓师身为国资系统重要干部,其聚餐对象却精准锁定在具有资源分配权的医院介入科主任以及握有执法权的公安干部。这种看似随意的组合,实则是精心编织的利益网络节点。当介入科主任与公安局局长在厅级干部引荐下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公共资源分配的天平难免发生倾斜,规则便在觥筹交错间悄然瓦解,公立医院的设备采购权、公安执法权、国有资产支配权便在酒气中模糊了边界。而私营企业主隐秘买单的细节,更揭示了违规吃喝与利益输送的孪生关系——酒杯一端,规则放宽。而郭俊的猝然离世,犹如刺破这层温情面纱的利刃,暴露出依附于权力的“圈子”中潜藏的巨大风险与不公。

酒杯之重,承载着对干部监督与权力约束的深刻拷问。为何一个厅级干部的违规行为,直至酿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才被严肃查处?郭俊之死暴露的不仅是个人放纵,更是系统性监督的失灵。一些“关键少数”长期游走于监督盲区,权力任性便如脱缰野马。必须构建更严密有效的监督网络,将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要警惕“酒桌文化”对政治生态的持续腐蚀,对任何违规吃喝行为坚持“零容忍”,严防“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死灰复燃。

“既处理喝酒的,也处理倒酒的”,根本之策在于,斩断酒桌背后的权力变现链——当每一笔公款报销、每一次企业主买单、每一场跨部门聚会都被置于阳光之下,酒杯中的权力勾兑自会失去发酵的温床。

郭俊的生命终止于那个宿醉的黎明,而魏栓仕仕途的崩塌则始于那杯不该举起的酒。这场悲剧以最残酷的方式验证:当纪律在推杯换盏间沦为摆设,权力必将在迷醉中滑向深渊。中央纪委的通报如暮鼓晨钟:“性质极为严重,教训极为惨痛”——八个字,字字千钧。唯有让干部真正懂得:权力姓“公”而非姓“私”,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而非装饰品,那些盛满特权的酒杯才可能被永远倾覆,权力才会被真正锁在铁笼中,利益链条才会真正被斩断。(戴一卓  )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