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给党建“补钙”,让基层更有“精气神”
党建工作不是“虚功”,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活”。从社区楼栋里的“党员议事角”,到乡村田埂上的“党群连心站”,那些贴民心、解民忧的实践,都在证明一个道理: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河北省张家口市将党建贯穿始终,解锁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聚焦社区主阵地,促进“社区服务能力、社会协同合力、群众自治活力”三力共振,让治理效能化作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且,张家口市秉持“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理念,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服务阵地遍及民生,暖“新”驿站服务快递小哥,邻里互助站……星罗棋布的服务站点,诠释着基层治理的温度。给基层党建“补钙”,是改善民生,让基层更有活力、更有精气神的迫切要求。
党建的“根”,要扎在群众地里。曾有村党支部搞“材料党建”,墙上挂满锦旗,却解决不了村民的灌溉难题,结果成了群众眼里的“花架子”。反观有的社区党委,把“主题党日”开在菜市场,听摊主说租金、问商户盼政策,反倒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这说明,党建好不好,群众的笑脸就是“打分表”,民生的改善才是“成绩单”。
党建的“力”,藏在组织优势里。疫情防控中,“党员先锋队”在封控区架起“物资桥”;乡村振兴时,“支部联建”让致富项目落地生根。这些场景印证着:党的组织体系就像一张网,支部是“网结”,党员是“网线”,只有每个“网结”牢固、“网线”有力,才能兜住民生、网住民心。
给党建“减负”才能让实效“加码”。如今,“过度留痕”少了,干部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材料盆景”拆了,精力能集中到办实事上。就像给果树剪枝,去掉冗余的“杂枝”,才能让养分集中到“结果”上。党建工作也是如此,少些“虚头巴脑”,多些“真刀真枪”,才能让基层党组织更有战斗力。
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常抓常新。从“支部建在连上”到“党建+网格”,从“三会一课”到“数字党建”,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内核。正如老党员说的:“党旗在哪,我们就往哪冲。”这股精气神,正是党建工作最动人的注脚。
把党建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个具体行动。当“党建红”点亮千家万户,基层治理就有了“主心骨”,百姓生活就有了“定心丸”。(王祎然)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