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构建韧性安全家园

2025-10-31 08:30 来源: 供稿 编辑:菜菜 浏览量:0

2025年国际减灾日如期而至,今年的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深刻揭示了当前全球应对灾害风险的核心理念。“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韧性是安全的基石。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今天,传统的、被动应对式的防灾减灾模式已难以为继。立足新发展阶段,将投资重心转向韧性建设,从根本上提升防灾救灾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不可撼动的安全屏障。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复杂严峻。从特大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到历史性洪水对农业腹地的冲击;从地震灾害的潜在威胁,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无不警示我们:风险无处不在,灾害链效应日益凸显。传统模式往往侧重于灾后救援与重建,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成本高昂,且治标不治本。一场大灾,可能导致数年发展成果付诸东流。

韧性建设,其核心在于“主动防御”与“自适应恢复”。它要求我们的城市、社区和关键系统不仅能够抵御冲击,更能在受灾后快速吸收压力、恢复基本功能,并从中学习进化。投资韧性建设,就是投资于“未雨绸缪”的远见,是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谋划的战略转型。这笔投资,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其带来的长期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超灾后不计成本的重建与修复。它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构建韧性安全家园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软硬兼施、标本兼治,织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网。

筑牢工程防线,强化家园的“硬实力”。 家园安全的骨架是基础设施。要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骨干防洪工程除险加固,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的设防标准。在城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渗、滞、蓄、净、用、排”能力,让城市在适应雨水方面更具弹性;在乡村,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推进农房抗震改造。确保学校、医院、应急避难场所等生命线工程在灾害中不仅能“屹立不倒”,更能成为庇护人民的“安全方舟”。(刘宇翔)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