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用法治思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群众权益的守护者,法治思维强弱、法治方式是否娴熟,直接关系法治建设根基是否稳固,影响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基层法治防线,需要推动党员干部将法治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法治之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强基固本,把稳法治思想之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法治思维的培育首先在理论武装。基层干部要以法治思想为指引,将法治学习纳入日常必修课,通过专题研讨、案例剖析、法治培训等形式,深学细悟法律法规与党内法规,明晰权力边界、坚守法治底线,摒弃“重人情轻法治”“重效率轻程序”的误区,从根源上筑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根基,让法治理念成为行动自觉。
躬身入局,锤炼依法办事之力。基层治理矛盾繁杂,例如:征地拆迁、邻里纠纷和信访维稳等,都需要以法治方式破解难题。基层干部要主动将法治思维贯穿工作全过程,决策前对标法律依据,执行中严守法定程序,执行后调查满意度。化解矛盾纠纷要善用法律手段,例如:北京“法律明白人”以证据链化解遗留纠纷、用法治手段凝聚治理共识,既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彰显法律权威,让基层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严管厚爱,织密法治约束之网。规范权力需靠制度约束,要将法治能力纳入基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依法办事成效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倒逼基层干部主动提升法治思维和能力。强化监督执纪,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行为零容忍,既划清权力红线,又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警示,引导基层干部养成带头学法守法、依法用权、依规办事的习惯,营造浓厚的崇法尚法基层氛围。
法治兴则基层稳,法治强则治理优。只有持续锤炼基层干部法治思维、提升依法治理能力,才能破解治理堵点难点、回应群众期盼,为基层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 (何乐)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