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着力点
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千头万绪,既难且复杂,面对的是基层最接近的社区居民,如何在纷杂的卫生服务工作中,找到平衡点、着力点、落脚点,乃是今后一段时间涉及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笔者认为,创新发展思维提高服务质量,是解决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面临的各种发展问题的良药。其根本在于优质服务促进发展,关键是基层卫生服务一线的工作人员勇于担当和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就是要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努力将自身能掌控的卫生服务事情做好。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情况和优势,寻找个性化的服务空间和路径。
我们在做好各项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前提下,探索创新一系列管理措施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制定干部任用办法,鼓励政治素质过硬以及临床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良好的年轻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走上管理岗位,进而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活力,带动中心工作全面发展。
其着力点和落脚点,是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以及看病就医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带着需求做好卫生服务工作。
首先,要带着需求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应当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相应的卫生服务,提升中心人员素养和医疗服务水平、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标准,让社区居民花钱少、痛苦小,得到就近服务。
其次,要带着需求做好调研。以此作为做好基层卫生工作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开展不偏离基层服务的调查研究,应带着社区居民的问题和需求去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并且达到群众期望的效果。
再次,要带着需求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无论管理人才、专业人才、研究人才,还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也应带着需求培养。这个需求,就是一切以社区群众为中心。只有秉承这个初心,培养的人才才能接地气,才能想社区群众之想,急社区群众之急,更好地做好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另外,我认为,卫生服务学科建设是基层中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除了将行业普遍关心的医疗服务技术提升和科研平台搭建以外,还包括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人文精神建设。
为此,我们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地享受过去的成绩,而应不断创新去尝试更新更优的服务,做到齐头并进。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门学科,优质良好的服务是中心发展的根本,努力把基层卫生服务贴近群众的优势做优做强,才是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建立和实现,需要让全体人员上下形成共识,形成核心合力,并且建出服务亮点、建优医疗技术、建立发展后劲,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不断走出成效。然而,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应立足于基层实际,立足于社区的医疗资源和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因事制宜,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这样,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才会有后劲,才能在社区范围内把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发挥得更好。
与此同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战略也是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中心服务人才培养可通过内培与外引等多种方式实现。尤其是要重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创新战略是人才培养的动力源泉,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应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从而提高中心建设水平和整体实力。
笔者认为,一家好的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在群众中的口碑,取决于能否为基层群众服务好,为社区居民看好病;发挥服务优势,并让附近群众得到安全服务,才是基层卫生中心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虽然老百姓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直接体会不太深,但随着服务力量和医技质量的不断加大,且转化为一定的优势之后,他们就会认同和感受。
对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而言,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成立医疗卫生服务联盟不失为高质量发展的良策,其通过搭建合作共享的服务平台,定会促进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助推剂。同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也可根据自身特色,成立或加入有关卫生服务机构,并且融入政府主导的卫生服务工作当中,带给社区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优质卫生资源扩容、增速,并在积极加强互联网医卫服务建设中发挥作用。
笔者从基层卫生服务实践中感知,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很重要。对基层中心而言,医、教、研、管、服都很繁锁且任务繁重,服务质量问题其实是最能体现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公益性的基本层面,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是在为自己工作,更多的是为最亲、最近的群众服务,其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群众的情绪和对政府工作的认同。
因此,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取决于高质量发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为社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一个中心工作有效的抓手。如果说绩效考核是基石,那么老百姓的需求和政府的改革目标就是其中的关键指标,而要遵循这些关键指标原则,就必须找到落脚点和发力点,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心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找出短板和差距,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卫生服务工作,去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盐城市亭湖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温伟)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