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把“关键小事”办实 让为民情怀见行

2025-11-19 07:45 来源: 供稿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口中的“关键小事”,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细微末节,而是承载着生活温度、关乎幸福指数的“头等大事”。检验干部是否有为民情怀,不在于喊了多少口号、做了多少规划,而在于是否把群众的“柴米油盐”记在心上、把“急难愁盼”抓在手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关键小事”办出成效,让为民情怀落地生根、看得见摸得着。

“关键小事”办实,要在“察实情”上用真功。办实事情的前提,是找准问题的症结。如今不少地方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街巷里弄,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摸清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诉求。就像某社区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买菜难、取药远,便牵头搭建“便民服务站”,联合商超、药店提供上门服务;有的乡村干部留意到农忙时农机调度乱,主动对接统筹资源,让农机“跑对路”“不闲置”。这些做法之所以受欢迎,根源在于摸准了群众的真实需求,避免了“拍脑袋决策”“走过场落实”,让“关键小事”的办理始终对准群众的“需求靶心”。

“关键小事”办实,要在“求实效”上出硬招。办实不是简单的“完成任务”,而是要解决问题、见到长效。在政务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之所以被群众点赞,就是因为它瞄准了“办事繁、来回跑”这个“关键小事”,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把“群众跑”变成“数据跑”,从根本上解决了办事堵点。反观有的地方,看似办了“实事”,建的便民设施“中看不中用”,搞的帮扶政策“水土不服”,本质上是把“办了”当成“办实了”,缺乏钉钉子精神。真正的办实,是像整治老旧小区充电桩难题那样,不仅安装设备,还建立后期维护机制;是像优化校园周边交通那样,不仅增派警力,还完善标志标线、规划临时车位,让问题解决不留“尾巴”。

“关键小事”办实,要在“暖民心”上见真章。为民情怀的温度,就藏在“关键小事”的办理细节里。一位残疾人群众反映家门口台阶太高出行不便,社区不仅及时加装扶手,还把台阶改造成缓坡;一位商户抱怨营业执照办理流程复杂,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当天就拿到证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精准回应了群众的迫切需求,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群众的获得感,往往就来自于“喝水不再难”“停车不再挤”“办事不再烦”这些具体改变;干部的为民情怀,也正是在办好这些“关键小事”的过程中,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关键小事”是民生工作的“毛细血管”,只有让每一根“毛细血管”都畅通无阻,民生“大动脉”才能充满活力。把“关键小事”办实,考验的是担当,彰显的是初心。各级干部唯有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每一件“关键小事”办细办实办好,才能让为民情怀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成效,让幸福滋味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姓名:宋珊珊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