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假好评”掩盖“真民声”
年终将至,一些面向群众开展的满意度调查陆续开始进行。然而,一些地方在开展满意度调查过程中下发通知,不要说“还行”“不错”“不知道”,而是回答“非常满意”“满意”。回答满意的民众凭借通话记录截图或通话录音可得100元至300元不等“奖励”。群众满意度调查是一项了解民情、收集民意的举措,是检验政府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好评返现”的出现,不但得不到真实的民意,反而会影响相关工作的改进,导致满意度调查“跑偏变味”。
满意度调查的初衷是为了听到真实的民声、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出现“假好评”而非“真民声”,背后是形式主义作祟,暴露的是少数党员干部政绩观的偏差。有的党员干部为了“好政绩”盲目追求“好成绩”;还有些干部不把心思放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到了考核测评时就想通过“好评”来掩盖群众问题和基层矛盾,营造“一团和气”。通过“对台词”“给好处”等方式让“群众满意”脱离“群众心意”往往会掩盖真实的民意,如此一来,不仅群众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更会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被忽视和掩盖。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浮。”与其费尽心思“讨好评”“求满意”,倒不如多听真话、多查实情,脚踏实地把工作干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倾听民意,党员干部既要打开“门”用耳,也要迈开“腿”用心。一方面,要畅通便民信箱、政务热线等渠道,让群众意见有处说;另一方面,更要主动走进社区、企业、工地,在一线开展调研,将群众的真知灼见,有效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方妙策。要持续涵养“闻过则喜”的雅量,真听意见、听真意见;还要有“深入闾里”的实劲,走村入户摸实情、面对面听诉求;更要有“从谏如流”的胸襟,对批评质疑坦然接受、如实记录,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真正把群众“吐槽点”转化为改善工作的着力点、突破点,这样才能破除“假好评”的“烟雾弹”,靶向发力补齐弱项短板。
补弱项强短板靠“坐在办公室想”“隔着屏幕看”是解决不了的。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来弄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按照调查结果“对症施治”把力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举措落在群众能感知的地方,让“真问题”真正从“诉求清单”变成“办结清单”。(李洋)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