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民生“关键题”写就惠民“暖心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既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检验执政者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在新时代的发展征程中,答好民生“关键题”,写就惠民“暖心卷”,不仅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践行,更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答好民生“关键题”,首要在于“找准题眼”,倾听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关键题”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而是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问”出来的。无论是“一老一小”的照护难题,还是就业创业的发展诉求;无论是教育医疗的资源均衡,还是住房交通的便利保障,每一个问题都关乎群众的切身感受。近年来,各地通过“民意直通车”“市长热线”“社区议事会”等多种渠道,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把群众的“呼声”变成治理的“靶心”。比如,不少城市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推出“适老化改造”服务,在医院、银行等场所保留人工窗口,让老年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度。只有真正读懂群众的需求,才能让民生工作精准对接群众期盼,让“关键题”的答案更合民心。
答好民生“关键题”,核心在于“精准答题”,拿出务实管用举措。找准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民生工作不能“大水漫灌”,更不能“纸上谈兵”,必须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破解难题。在就业领域,各地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推出“直播带岗”“技能培训”等特色服务,既拓宽了就业渠道,又提升了劳动者就业能力;在教育领域,“双减”政策持续推进,课后服务不断优化,有效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在医疗领域,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这些举措之所以能得到群众认可,正是因为它们直击问题要害,用“真招实策”解决了群众的“心头事”。民生工作好不好,关键看群众实际感受,只有把每一项举措落到实处,才能让民生“关键题”的答案更有分量。
答好民生“关键题”,长效在于“持续阅卷”,接受群众监督评价。民生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需要不断根据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变化调整优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民生工作的评价机制,把“阅卷权”真正交给群众,让群众来评判工作成效。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开展“民生实事满意度测评”“群众意见征集反馈”等活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不满意的工作及时整改,对群众认可的做法持续深化。比如,有的城市在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定期向社会公开进展情况,邀请群众代表参与监督,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有的地方建立民生问题“回头看”机制,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跟踪回访,防止问题反弹。只有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才能让民生“关键题”的答案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让惠民“暖心卷”越写越精彩。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生“关键题”关乎群众福祉,惠民“暖心卷”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每一道民生“关键题”,就一定能写就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惠民“暖心卷”,让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作者姓名:宋珊珊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