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青年干部当修“人情世故”的成长必修课

2025-11-20 08:31 来源: 供稿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与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里的“人情世故”,绝不是指庸俗意义上的圆滑处世,而是融汇了党性修养、群众工作方法和为民情怀的重要价值准则。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干部必须准确把握友情、人情与事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深入群众、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守牢“公情为上”的原则底线,过好“人情关”。党员干部必须严守纪律红线,特别是在人情交往中务必保持清醒、把握原则。青年干部处于职业生涯起步阶段,要牢固树立“公情为先、私情为次”的思想认知,严格划清公私界限。明代海瑞依规查处“官二代”案件,即是严守纪律与顾全大局相结合的典范。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深刻认识权力姓公不姓私的本质属性,绝不能公权私用。面对请托说情,既要依法依规讲清道理,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加强情感沟通;办理涉及熟人事务,必须坚守公平公正,杜绝变通妥协,以纪律规矩捍卫公平正义。真正做到“有情有义更有界”,才是对人情交往的正确理解和实践。

涵养“共情为民”的沟通智慧,搭好“连心桥”。基层工作的核心在于做好群众工作,沟通能力是青年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该项能力以共情为基础、以实效为导向,绝非简单“耍嘴皮子”。例如,年轻干部需善于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群众易懂的“家常话”,如将“提高补贴标准”具体阐释为“一亩地多拿的钱够买几袋化肥”,使群众听得明白、信得过、记得住。开展共情式沟通,要求干部主动放下架子、褪去“书卷气”,真正深入基层、倾听群众诉求,坚持先共情、后解惑,有效化解矛盾。例如,藏族选调生杨苏梅积极学习当地方言、熟记民间俚语,从“外乡人”转变为群众认可的“自家人”,充分体现出真诚沟通所蕴含的强大力量。

锤炼“协同成事”的协作本领,聚好“向心力”。基层工作多涉及跨部门协作,青年干部需深刻领会“换位思考、凝聚合力”的重要性。在工作对接中,不应片面强调自身需求,而应充分考虑协作方的实际困难,积极寻求共识、实现共赢。协调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做到“知彼知己”,主动了解协作部门的难点,将“要求配合”转化为“共同推进”;二是要坚持“条理清晰”,全面梳理工作逻辑,以理性态度化解分歧。正如基层实践所表明,唯有将各部门的“小目标”有机整合为发展的“大方向”,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各吹各的号”的局面,真正形成“共吹冲锋号”的协作格局,这正是跨部门协作的精髓所在。

秉持“律己修身”的行事准则,树好“硬口碑”。人情世故的根本要求在于做人让人放心、做事让人信服,其核心根植于高度的自律与诚信。青年干部必须坚持严于律己,严守规矩、净化圈子、守住底线。要恪守诚信之本,在工作中坚持如实报告、坚决兑现承诺、做到及时复命,以“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的务实作风赢得信任。同时,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力戒敷衍塞责,追求精益求精,切实展现担当精神。以实际行动树立可靠形象,赢得广泛认可与信赖。

归根结底,青年干部所需学习和掌握的“人情世故”,本质上是党性修养的外在体现、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和协作能力的现实表现。它绝非庸俗意义上的“处世技巧”,而是融入血脉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以原则为骨、以真诚为肉、以担当为魂,方能在基层实践的“大熔炉”中锤炼出过硬本领,以青春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 (马悦森)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