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最大的悲哀:手握10万预算,很难买到好的油车了
市场上到底还需不需要油车?
答案是一定的,而且无比的需要,5月份的市场零售数据显示,整个市场的零售量为193万,其中新能源的零售量为102万。
超过52%的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不足48%的消费者在选油车。
显然,油车48%的坚韧销量占比,充分说明这个市场的庞大发展潜力。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无论是PHEV插混,还是REEV增程,发动机舱都有一台内燃机在配合油箱工作,提供续航。
带着这个观点分析,纯电车销量为60万台,销量占比31%,也就是说剩下69%的消费者,依然是发动机的受益者。
好,问题来了,到底还用不用发展发动机了?
用,而且非常有必要,传统油车品质的好坏,发动机是一个重要参考项,混合动力车型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也由发动机决定下限。
没有好的内燃机,结果就是:
油车油耗高、故障率高、噪音大、抖动大,混动车型馈电油耗不理想,同样会遇到后期稳定性极差的问题,所以不仅要保持对内燃机的研发,而且要保留敬畏之心。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海外市场你还做不做了?
海外市场的消费者对油车的需求无比的高,他们没有购置税补贴,也没有低电价扶持,更没有遍地的充电桩网络。
比如说北美、欧洲、日本等地区,他们的油车依然是主导。
国内是一个2000万消费量的盘子,全球则是9000万量级,很多企业必须要思考的是,海外的7000万市场,对新能源车是没有那么高的热情的。
所谓的新能源出口量暴涨,只是相对而言,比如说比亚迪今年的出口量有可能达到100万,在海外市场的占比为0.1%,这个数据并不算出色。
丰田的全球销量今年大概率还是1000万+,在这庞大的销量中,新能源的销量占比依然非常少,同样的道理,全球前五企业,大众、日产、通用、现代这些企业,新能源车的占比非常少。
跳出国内这个板块来看,全球市场依然是围绕着发动机来发展的技术路线。
国内企业,基本都在围绕着新能源发展,10万级产品尤其明显,纯电车、混动车型的数量非常多,此前的国民品牌疯狂推进新能源车。
结果就是,很多消费者手握10万预算,油车的可选择越来越少。
比如说比亚迪,全系新能源,放弃油车发展路线,长城在10万级市场中,也基本上不布局油车了,吉利保留了博越、星瑞几款车型,表现还不错。
长安则是75、55、逸动等几款车型,还可供消费者选择。奇瑞倒是油车坚定不移的推进者, 比较难得。
合资品牌由于技术发展缓慢、车型布局速度跟不上,还是朗逸、宝来、卡罗拉、轩逸等几款车型。
其实回首来看过去4年,新推出的燃油车基本没有,给燃油车投入的新技术几乎也没有,核心的原因就是大量的补贴倾向于新能源车,导致油车的发展红利放缓。
油车在新能源面前,没有太多的“利可图”,企业方面自然放弃,但问题的关键是:
1、老百姓到底要的是啥,是全部押宝新能源的未来吗?
2、海外市场对新能源车的认可度,真的有我们想的那么高吗?转化海外消费者的思维,真的很简单吗?
放缓油车的发展速度,其实也可以理解,研发出一台顶级的油车,是极其考验技术储备、品质控制能力的,即便是一台6万的油车,对企业能力的考验也极高。
涉及的不仅仅是发动机,还有变速箱、匹配能力,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造油车的门槛就已经非常高了,更别说造好一台油车了。
但新能源车真的不一样,电池包、电机、电控,完善的产业链完全可以采买。
扎心的事实是,新能源车的入局门槛不仅低,而且电车板块中,很难在真正意义上分得出来三六九等。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