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文旅的智慧进退是最高级的文化自觉

2025-07-07 14:51 来源: 供稿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从跟风模仿到文化自觉,是文旅发展的进退辩证法。当"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等现象级文旅IP相继涌现,全国百余城市迅速开启"抄作业"模式:广西抢注"螺蛳粉之都",洛阳复刻"大唐不夜城",连内陆城市也跟风建设"小三亚"。这种趋同化发展暴露出文旅产业对"进"的盲目追求与对"退"的战略忽视。实际上,文旅高质量发展需要运用"进退有度"的辩证思维——既要主动把握风口机遇,更要懂得战略取舍;既要学习先进经验,更需坚守文化主体性。唯有在进退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实现从"千城一面"到"各美其美"的质变。

文化主体性缺失是盲目跟风的本质原因。各地文旅的"抄作业"现象,折射出对"进"的片面理解。2024年文旅部数据显示,全国至少有23个城市复制"不倒翁小姐姐"表演,17地兴建仿古街区使用同一家策划公司。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消解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甘肃某县城耗资千万打造"江南水乡"最终门可罗雀的案例证明:脱离文化根基的"伪创新",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马克思辩证法提醒我们,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文旅产业需要保持"热运行"中的"冷思考",在借鉴经验时守住"文化DNA"的底线。

更高阶的进取姿态不妨试试“战略撤退”。文旅发展的"退",实则是为更有质量的"进"蓄力。成都宽窄巷子曾面临商业化过度危机,管理者主动撤退30%商业店铺,引入非遗工坊和本土书店,最终实现游客满意度提升22%。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体现着道家"欲取先予"的哲学。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启示我们:文旅产业需要定期做减法,退出低效同质化竞争,才能集中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就像武夷山主动放弃"门票经济",转而发展茶旅融合业态,这种战略性撤退反而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自觉是破解进退困境的密钥。2025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再次证明:唯有扎根文化土壤的创新才具持久生命力。泉州没有盲目复制其他古城模式,而是深耕"海丝文化",将22处遗产点串联成沉浸式体验线路。这种发展路径印证了费孝通"文化自觉"理论的真谛——在自知基础上建立自主选择能力。当绍兴用"黄酒小镇"取代仿古美食街,当景德镇以"活态陶瓷博物馆"替代传统景区,我们看到的正是文化主体意识觉醒后产生的创造性转化。文旅部最新提出的"一城一策"指导方针,本质上就是鼓励各地在文化自觉中寻找差异化发展路径。

站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坐标系上审视,当前文旅产业的模仿焦虑不过是发展长河中的短暂涟漪。从敦煌"数字供养人"到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从黔东南苗绣研学游到内蒙古那达慕智慧旅游,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当文化自信真正融入血脉,中国文旅自会生长出"各美其美"的生态多样性。未来五年,随着"十四五"文旅融合规划深入实施,我们必将见证更多城市在进退取舍间找到自己的文化坐标,让每座城市的文脉真正成为可持续的发展动能。

(共青团大英县委 陈奕竹)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