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盐城响水县黄圩镇“四着并举”冲刺全年目标

2021-10-20 09:32 来源: 编辑:中国江苏网 浏览量:0

如何防范冒充类诈骗?近日,江都防诈女警大鹏再出新视频,细致列数了“冒充类”诈骗的十多种常见类型,希望大家在遇到此类诈骗时,可以轻松鉴别,避免上当受骗。

防诈女警又出新视频

“电话短信声称给你钱的、要你钱的,带你赚钱的,无论对方是柔声细语还是威逼恐吓,遇到事情不要冲动不要慌,一定要拨打本人或者官方电话进行核实。”近日,江都防诈女警周鹏发布了新一期的“防诈小视频”。

“冒充类”诈骗一直是骗子们“最拿手”的戏码之一。最近一段时间,江都一女子就被冒充“客服”的诈骗分子骗去了数千元。

该女子名叫小美(化名),热衷于网购。几天前,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网站客服,随后还报出了小美的注册账户名称。电话中,对方称由于操作失误,他用小美的账号注册了某个会员,需要小美本人立即取消,否则,小美的账户在几个小时后会被系统自行扣款500元。不仅如此,在这次扣款后,每周系统都会自动扣除500元,直至扣满6000元。小美一听,十分着急,当即询问对方该怎么办。在对方的“指导”下,她稀里糊涂被骗去了数千元。最终,小美选择报警求助。

周鹏说,小美遭遇的正是“冒充类”诈骗,于是她萌生了做一个关于“冒充类诈骗”的视频,让大家了解更多的防诈知识。

“冒充类”诈骗层出不穷

在查找资料时,周鹏发现,诈骗分子的身份可谓是千变万化,只要能骗到钱,他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

他们可能装扮成“金融工作者”。去年7月,江都就发生了这样一起诈骗案。当时,受害人小李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金融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并提供了工号等信息。紧接着,对方提出,要核实小李的身份信息,并且表示,小李在他们平台上填的资料不完善,需要销户,如果不销户的话,会影响个人的征信。小李信以为真,在对方的引导下,从借呗、58同城贷款平台,将所有能借到的钱都借了出来。先后分16次、共计30多万元,全部转给了对方提供的账号,最终发现上当受骗。

他们也会冒充“老师”。去年9月,江都一家长群突然跳出了这样一则信息:“@所有人:尊敬的家长们,学校通知订购(黄冈)系列知识习题以供复习使用,各科目都要对应的套卷及需要的资料费,一共200元,请各位家长在群里以红包的形式进行缴费,并在群里备注好学生的名字,我负责统计人数,谢谢配合。”信息的发送人署名为语文老师。2分钟内五个家长发送了200元红包。真正的语文老师发现后立即制止,众人这才发现这是骗子在“角色扮演”。

他们还会冒充“公检法”。江都杜先生接到“扬州社保局”打来的电话,称杜先生在上海办理了社保卡,需要向扬州社保局说明情况。杜先生询问,当前疫情形势严峻,能不能延后处理,对方表示,可以申请暂缓处理,但需要向上海警方说明情况,并将电话转接给一名“上海民警”。“上海民警”要求杜先生添加他的QQ,两人QQ视频中,“民警”出示了警官证、带有杜先生照片的通缉令,并准确报出了杜先生的身份证号。杜先生信以为真,最终在对方指示下,向指定账户2次转账,累计20万元。

这些常见诈骗方式要当心

在查阅大量资料及真实案例后,周鹏最终总结出了十多种常见的冒充诈骗类型,并利用小视频的形式进行了曝光。

这十多种诈骗分别是:冒充亲友说出了车祸在医院急需用钱看病;冒充社保局说你涉嫌骗保;冒充公检法说你涉嫌洗钱;冒充快递公司、网站客服说给你几倍退款;冒充网购平台客服说给你取消代理;冒充老师收学费;冒充孩子要补课费;冒充老板下达转账指令;冒充政府领导让你帮忙转钱;冒充银行提高信用卡额度;冒充贷款公司给你放贷款;冒充市场监管部门说给你完善企业信息;冒充交管部门说给你完善ETC信息;冒充贷款平台说注销校园贷记录;冒充二手购物平台客服让你交保证金;冒充荐股大师带你理财。

“其实,这些也并不全面,诈骗分子的骗术一直在翻新。”周鹏表示,无论骗子们如何千变万化,大家只要做好防范,多留个心眼,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对此,周鹏提醒,大家平时在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接到陌生来电一定要认真核实对方身份,不要轻信。

2.对方自称是亲友,要求添加微信、QQ好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最好通过电话、视频的方式与本人确认。

3.对方要求你操作转账或者借呗这类借贷产品,立刻挂断电话,切勿听信。

4.不要轻易提供个人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卡号、银行卡密码、银行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5.如有诈骗相关线索,可下载“全民反诈”APP进行举报。 记者 赵雅琼

相关新闻

女同学QQ求助? 不好意思拒绝,他被骗数千元

“在吗?”几天前,江都某乡镇大学生小帅正在网上冲浪,QQ忽然有消息提示。他一看,原来是同班女同学小美发来的信息。

“在的,啥事?”

“你微信绑卡了么?”

“绑了,但卡里没啥钱。”

“没事,不需要你卡上有钱。我有个朋友有急用,我转3800元到你的卡上,你帮我转给她。”

小帅同意了。很快,对方发来一个转账截图,显示已经向小帅的卡上转了3800元,并催促他赶快向其好友转账。

但小帅发现,自己的卡一直没有钱到账,于是询问对方。对方表示,跨行转账有时间差,但她的好友又非常着急,请小帅想想办法。

女同学求助,小帅也不好意思拒绝,而且又看到了转账截图,于是打电话跟爸爸要了3800元,并扫了小美发过来的微信收款码。

几分钟后,小帅却收到了小美的微信信息:我的QQ号被盗,请大家不要受骗。

小帅心下一凉。这时,那个QQ号码又发来一张胳膊受伤的照片,说等钱救治,请小帅再转点钱。

小帅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即报警。目前,案件还在审理之中。(文中人物为化名)

通讯员 刑暄 兆俐 记者 赵雅琼

原文地址:http://jsnews.jschina.com.cn/yc/a/202110/t20211019_2875015.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