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坊并起、中英融合,现在的商场为何喜欢这样命名?
从承载街巷记忆的“里”“坊”类命名,到彰显国际视野的高端化称谓,再到贴合年轻消费群体的潮流化表达……近年来,江苏商场命名正突破传统商业叙事,呈现出“文化赋能、风格分化、场景呼应”的鲜明特征。这些名称的迭代,映照着城市商业的发展轨迹,也折射出消费市场从“满足刚需”到“追求品质”再到“彰显个性”的升级历程。
复古风唤醒城市记忆
“‘里’在南京文化中承载深厚底蕴,古代街巷如孝顺里、来凤里等早已融入市民生活记忆。商业将‘里’用于命名,既延续城市文脉,又营造‘家门口’的亲切感。”南京地名协会专家组成员王聿诚说。
记者注意到,近几年,南京涌现多处名称含“里”的商场或商业综合体。比如位于南京鼓楼区的宜悦里,为社区型商业综合体,涵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元业态,成为周边居民高频消费地。
南京秦淮区的瑞金里REPARK,由老工业区转型为红砖厂房与绿植结合的开放街区,在保留工业风的同时注入咖啡馆、文创店和智能医疗空间,形成“城市客厅”式场景;紫金·钟爱里为南京首个骑行友好主题街区,融合运动、文化与娱乐,通过低密度布局和绿道设计吸引年轻社群;南京大桥南路的曼度乐福里由原家乐福改造,为顾客提供别具一格的市集购物乐趣;南京栖霞区玲珑里由沃尔玛升级,其商场定位也调整为社区商业。
王聿诚解释,里是古代基层地方治理组织,《周礼》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其制度历代不一。里也是民众共同的生活地理空间,即聚落。六朝时今南京城南雨花路、西街一带有长干里,老门东地区有同夏里,相邻有斗场里,菊花台附近有中兴里。含“里”的商业名称,可以唤起人们感触其历史底蕴、体验其别样情境的愿望。同时,契合了政府倡导的15分钟商圈概念,强调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暗示此处为大家共同的城市生活空间,经营者就是你的邻居,让消费者产生亲切、如归的感觉。
除了以“里”命名锚定社区属性与历史记忆,南京不少商业项目还直接深挖地域文化根脉,用富含本地印记的名称搭建起商业与城市文化的联结桥梁。
位于南京秦淮区长乐路的金陵长乐坊将亮相,为华东首家沉浸式大明文化空间。整个商业体以一位书生泛舟赴考作为故事开端,共有五层,每一层都有独特的主题:一楼南都繁会,二楼金榜题名,三楼花好月圆,四楼锦绣金陵,五楼一望千年。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大明盛世。
王聿诚解释,“坊”在古代本是城市中划分的居住与商业区域,兼具聚居属性与市井烟火气,像南京历史上的织锦坊、染坊等,既是手工业聚集地,也是邻里往来、日常消费的核心空间。如今商业项目以“坊”为名,既延续了这一承载城市烟火与行业集聚的历史内涵,又通过沉浸式场景打造,让 “坊”从传统聚居单元升级为文化体验载体。它既暗示着这里多元业态的集聚效应,也传递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生活温度的商业氛围,让消费者在购物休闲中,直观感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新生。
潮流与文化碰撞
不少商场的命名极具艺术巧思,折射出消费体验从单一购物向美学探索、生活方式重塑的深刻转变。
作为新加坡凯德投资在全国首创的商业品牌,落户无锡滨湖区河埒口商圈的“来福士·界”,从命名之初就自带年轻化基因。据相关人士透露,在空间设计上,该项目运用策展手法打造潮流零售快闪空间,模糊店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实现室内外空间的联动与融合。
该项目为融合商务办公、公寓居住、公园景观的城市综合体,北侧紧邻国家森林公园,东侧衔接河埒文化广场,与地铁2号线、4号线无缝换乘的交通优势,更让“界”的空间延展性得到充分体现。据规划,这个总占地约4.3万平方米的项目将与周边万达广场、万象汇形成联动,构建年营业额超40亿元的城市级商圈,成为吸引年轻人聚集的新磁场。
苏州688艺术潮流空间的命名源于其前身文博商业广场的地址编号,“艺术潮流”的属性定位,让消费者一眼读懂空间内核。“经过改造升级,这里不只是传统的商业体,更是生活方式的策展场。”688艺术潮流空间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个位于金鸡湖畔的商业体,以“公园+艺术+体验”的沉浸式模式打破传统边界,聚焦艺术空间、潮流体验、骑行生活、日咖夜酒等四大主题场景。南艺术馆的常态化展览、Pinarello高端自行车江苏首店的入驻,以及周末晚风音乐会的举办,让这里成为兼具艺术气息与社交属性的青年生活广场。
盐城爱琴海购物公园,名称直接奠定了商场的唯美基调。项目延续爱琴海商业的艺术基因,以公园场景定义新型购物空间,重新定义业态组合,让每一种业态不再是孤立的存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也将名称中的浪漫感转化为看得见的空间体验,成为盐城兼具休闲与艺术氛围的家庭消费地标。
泰州大卫茂年轻力中心,摒弃传统商场直白命名。“大卫茂”名称简洁新潮,搭配“年轻力中心”的定位,传递出潮流、多元的气质,适配其泛二次元主题街区、IP联名活动等业态,成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重要标签。
融合本土文化与国际表达
近年来,在江苏商业市场中,一批以中英文结合命名的商场悄然崛起,这种兼具地域文化标识与国际视野的命名方式,折射出江苏商业融合创新的发展新趋势。
今年夏天,位于河西元通的德基广场改名为“德基时刻DEJI MAMO”。这一命名调整并非偶然,“DEJI MAMO”最早是德基旗下高端自营手办潮玩集合店的品牌,自带年轻化、潮流化基因,如今升级为整个河西项目的名称,标志着项目从原本规划的重奢路线,转向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轻奢潮流定位。此举既为了避开河西商圈内已有高端商业体的同质化竞争,形成与周边顶奢项目的差异化互补,也顺应了年轻群体为场景价值、潮流体验买单的消费趋势——未来项目将融入艺术空间、电竞场域、潮牌快闪等多元业态,打造沉浸式年轻力消费场景。
位于太平南路的南京NOWS新座是南京酿造厂旧址改造而成的城市更新项目,定位为南京新青年文化能量聚场,集艺术、潮流、独立IP、生活方式于一体。项目保留了工业遗址的斑驳质感,融合了南京本土元素和青年文化符号,打造了可互动的公共空间。其名称中的“NOWS”是“New Old World Space”的缩写,意为“新旧世界空间”,体现其融合工业历史与现代潮流的定位。
位于南京红山动物园旁的红山sparkle耀市正处于试营业阶段。观海商业企划总监张雪飞解读,sparkle为闪耀之意,不仅是闪耀市集的意思,同时也是谐音“钥匙”,寓意打开一扇通往新生活大门的钥匙。“我们希望在城市中创造一个地方,不仅可以吃饭、歇脚,更是一个大家都可以逃离乏味日常、找寻多种体验的场所。项目将年轻潮流文化与高品质生活方式有机融合,将公共空间与商业活动高度串联,名称寓意为更开放、更包容、更有无限可能。”
“姑苏·INFINITI MALL”的命名则展现了江南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巧妙碰撞。“INFINITI”意为“无限”,既呼应了商场“无限生活可能”的运营理念,也契合了年轻消费群体对多元体验的追求。其内部业态布局同样延续了这种融合思路,既有苏绣、评弹等非遗体验区,也引入了国际潮牌集合店、跨境美妆体验中心等国际化业态。
“江苏中英文结合命名商场的兴起,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张雪飞说。从商业逻辑来看,外资与本土商业巨头的布局推动了命名革新,以国际化命名适配高端品牌矩阵,契合重奢与潮奢的定位需求;从地域优势看,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文化大省,既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处于对外开放的前沿,为这种文化融合的商业命名提供了土壤;从消费端层面看,年轻群体成为主力,中英文命名兼具潮流感与传播性,既符合其审美偏好,又便于社交平台分享传播。因此,这种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