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以“三忧”之镜照见作风建设知行路
"君子有三忧",孔子在两千年前以智者之姿叩击知识传承的深层逻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诗经》用诗歌意象传递对理想人格的深切期待。当先贤箴言穿越历史长河,与新时代作风建设相遇,中央八项规定这面正风肃纪的明镜,正映照出知行合一的深层意蕴。在治国理政的宏大叙事中,"知而不学"的形式主义与"学而不行"的官僚主义,恰是作风建设需要持续破解的时代课题。
以"弗知"之警拂扫认知迷雾,筑牢思想根基。 政策执行中偶然出现的"水土不服",暴露出对中央精神领悟不深、把握不准的认知偏差。如某贫困县斥巨资打造形象工程,表面看是政绩观错位,本质却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认知缺位。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中央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载体,构建起常态化学习机制,正是以系统化的理论武装拂扫"弗知"困境。这启示我们,作风建设必须始于思想上的清醒认知,成于理论上的透彻领悟。
以"知而不学"之戒击碎形式主义,淬炼实践智慧。 巡察发现的"学习笔记造假"现象,折射出部分干部把学习异化为应付检查的表演。这种"伪学习"不仅消解政策效能,更在党群关系中砌起无形的“隔心墙”。八项规定剑指文山会海、督查过频等形式主义顽疾,正是要打破"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怪圈。就像广东推行的"粤省事"政务平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数字桥梁,证明真正的学习必须走出会议室,迈进实践场。
以"学而不行"之惕清除落实梗阻,锻造担当铁肩。 脱贫攻坚战中,驻村干部用沾满泥土的脚步丈量民情;疫情防控一线,党员突击队以逆行身影诠释使命担当。这些生动实践印证:作风建设最终要落脚于"行"。当前推行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将"学而不行"的惰性空间压缩归零。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量同比下降15.6%,而群众满意度同比上升8.2个百分点,印证着知行合一的实践伟力。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从"君子三忧"到八项规定,中华民族对知行关系的思考始终绵延不绝。当作风建设进入"抓常抓细抓长"的新阶段,尤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知"的深化中筑牢信仰之基,在"行"的笃实中彰显担当之为。毕竟,穿越时空的不仅是圣贤智慧,更是那份对"知行合一"的不懈追求——这既是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更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精神密码。(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