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引导人民群众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安定团结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从历史长河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风雨中砥砺前行,正是因为始终将团结统一视为生命线;从现实维度看,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更是在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中孕育而生。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安定团结的重大意义,自觉成为维护国家稳定的践行者与守护者,是新时代凝聚民族力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安定团结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每一个细节中。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我们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两大奇迹”;正是因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才能在脱贫攻坚、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重大考验中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力量。历史反复证明:当安定团结的根基稳固,国家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人民才能享有更充实的获得感、更可靠的安全感。反之,若社会动荡、分裂思潮抬头,不仅发展机遇会错失,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将受到损害。
从国家治理层面看,安定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这一义务背后,是 “国泰民安” 的历史智慧与 “天下大同” 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我们更需从 “国之大者” 的高度,引导群众认识到:维护安定团结,就是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捍卫国家统一,就是捍卫民族的未来希望。
维护安定团结,需要每一个公民从思想到行动的自觉践行。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思想共识的根基。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浸润,让 “团结就是力量”“稳定压倒一切” 的理念深入民心,引导群众认清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的内在逻辑,自觉抵制任何破坏团结、制造分裂的错误言论,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例如,在网络空间中,主动抵制谣言传播,对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论敢于发声亮剑;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的理念。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是维护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让我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 (何乐)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