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胸怀“三度”敢担当,步履铿锵基层路
基层是治理体系的末梢,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冷暖,承载着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基层党建不断夯实,干部干事工作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一批担当有为、务实为民的先进典型。然而也必须看到,基层治理并非一成不变,基层工作也不能止步于表面成绩,而必须在“制度、态度、温度”三个维度上下更大功夫,才能走好新时代的基层之路。
恪守制度是推动基层工作的保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如果没有科学完备的制度作支撑,容易陷入步履维艰的困境。制度既是规范行为的“硬杠杠”,也是推动落实的“安全阀”。从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到村(社区)的议事决策,从项目推进的流程管理到惠民政策的公开透明,凡事都要有章可循,方能有效避免随意性与盲目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基层干部必须把制度作为履职尽责的底线思维,把遵循制度作为习惯和自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在轨道内,工作推进在法度中,让基层工作行得稳、走得远。
端正态度是促进基层工作的前提。一心能成多事,多心难为一事。制度再完善,如果没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也难以发挥实效。态度决定行动,细节体现担当。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积极作为,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群众耐心细致,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但也有的干部存在“应付式”、“差不多”心态,对待工作得过且过,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这种差距充分说明,态度是检验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尺。一个态度端正的干部,不仅会严格落实制度要求,还能在困难面前保持韧劲,在复杂环境中彰显担当。对基层干部而言,端正态度既是一种职业要求,更是一份为民初心。只有真正做到眼中有责、心中有民,才能把点滴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传递温度是实施基层工作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基层工作的落脚点在群众,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如果制度是“硬约束”,态度是“动力源”,那么温度就是“润滑剂”。比如在落实惠民政策时,不仅要“送政策”,更要“送服务”;在处理群众诉求时,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疏导情绪”。正如春风化雨能润物无声,干部工作的温度能最大限度地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传递温度,并不是脱离原则的“好好先生”,而是用真心换真情,用耐心赢信任,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里。
制度是根,态度是魂,温度是桥。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坚实支点。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唯有牢牢把握“三度”,才能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不迷航、不懈怠;唯有胸怀“三度”,才能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走得更实、更稳、更远。(江北新区长芦街道 毛一楠)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