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深调研明实情 解民忧办实事

2025-11-26 08:10 来源: 供稿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而实践的主战场始终在基层一线。当下基层治理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难题,唯有摒弃形式主义、深入实地调研,才能找准问题症结、拿出务实举措,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调查研究的必要性根植于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认识有两个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只有一个来源,就是实践。基层治理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还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亦或是公共服务的优化,都存在着政策与实际相磨合的问题。如果远离基层实践,仅凭书面材料和主观想象制定政策方案,即使方案看似形成完满圆环,最终也会因与群众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而无法落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把准时代脉搏、摸清群众所思所盼,让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让决策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守 “实事求是” 的原则,摒弃形式主义作风,采取“四不两直”的调研方式。当前,一些调研存在 “走马观花” 的弊病:提前踩点、预设答案,座谈时听赞歌多、听意见少,走访时走样板路、看示范户,这样的调研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收获无几。真正有价值的调研,应当是 “下马看花” 的深度探寻:把办公地点搬到田间地头、群众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点一盏灯、同谈一席话,听真话、察实情、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治理中的堵点难点,如矛盾纠纷化解、民生服务供给等实际问题,带着疑问去调研,迎着问题去求解。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时,更要立足本地实际,不能生搬硬套,要通过调研找到契合本地发展的特色路径,让调研成果真正服务于实际工作。

调查研究的最终价值,在于成果的转化与落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调研成果好不好,关键看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如今,一些调研存在 “重过程、轻结果” 的倾向:调研报告写得洋洋洒洒,会议开得热热闹闹,但调研结束后,仅形成书面报告,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也没有跟踪落实的具体举措,最终沦为 “纸上谈兵”。更有甚者,用台账厚度、汇报材料质量代替扎实工作,看似留痕完整,实则违背了调研的初衷。真正有效的调研,应当形成 调研、研究、分析、落实、改进的闭环。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基层治理的复杂性、群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好调查研究这把“金钥匙”唯有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引,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把调查研究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不断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针对性,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我们以 “身入心至” 的态度开展调研,踏踏实实沉下去,听真话、查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凝聚民心、破解难题,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贡献。(宋双九)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