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苏讯快评| “小切口”撬动民生“大格局”

2025-11-28 07:59 来源: 供稿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近日,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民生保障置于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民生工作既面临着补齐短板的压力,更蕴含着提质升级的机遇。以“小切口”精准发力,聚焦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正是撬动民生福祉“大格局”的有效路径,彰显着发展中的人民立场与治理智慧。

找准“小切口”,首在倾听民声、感知民情。“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的前提,是对群众需求的精准把握。“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练就见微知著的真本领,善于从群众家长里短的诉说中捕捉真需求,从市井街巷的烟火气里发现真问题。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迫切期盼,到社区食堂“一碗汤的距离”的温度需求;从“一老一小”照护的日常烦恼,到公共空间微更新的点滴心愿,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是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石。

做实“小切口”,重在系统施策、久久为功。民生工作最忌“雨过地皮湿”,必须以系统思维将“小切口”做深做实。古语云“致广大而尽精微”,精准把握民生需求的“小切口”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举措释放持久效能,考验的是治理智慧与战略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民生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可持续的提升,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每一个“小切口”都能释放出持久的民生红利。

撬动“大民生”,贵在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小切口”之所以能撬动“大民生”,在于其蕴含的杠杆效应。通过找准制约民生改善的关键节点,以机制创新为支点,用有限的资源投入来激发全社会的参与活力,从而实现民生福祉的整体性提升。从上海“城市微更新”引入设计师团队与居民共谋共建,到成都“信托制”物业服务重塑小区治理生态,再到各地“时间银行”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当政府、市场、社会形成合力,有限的公共资源就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实现民生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小切口”破题,以“大格局”落笔,既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更是执政理念的升华。在“十五五”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用一个个充满温度的“小切口”,书写出更有质感、更富温度的民生答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叶媛媛)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