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采取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以前,一些贫困地区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如今,随着人才、资本的持续进入,乡村造血功能正在不断强化,成功的例子不断涌现:有的村通过转型发展,吸引资金和专家发展乡村民宿,变成了旅游大村;有的村引进科技人才,改变种养结构,富民富村;有的村利用传统优势产业,引进资本打造高端品牌……内生动力与外来助力相得益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们既需要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的挖掘;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唯有积极推动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变革,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才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让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四面八方的下乡人才留得安心,发展更有信心。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40多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中前社区)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