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心”为墨 书写基层实践新答卷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脂民膏。”在基层治理的答卷上,每一笔都关乎民心向背,每一划都映照作风底色。基层党员干部就是握笔的手,唯有以“公心”为墨、以纪律为纸,才能向人民群众提交出清正廉洁的精彩答卷。
研磨铸魂,厚植思想根基。公私分明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基层工作直面人民群众,从发展党员到民生服务,从低保审核到老旧小区改造,每项事务都与群众的实际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身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自审之镜,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廉洁成为本能习惯,将“公权姓公”的理念深植于心,确保权利在制度的轨道上运行。
挥毫立行,践行责任担当。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一线,应该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实践具体行动,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优化服务方式,用“心贴心”的态度拉进与群众之间的距离;用“短实新”的会风提高工作效率;用“严细实”的作风对待日常工作。无论是坚持村务在阳光下运行,还是严守社区事务透明化准则,小到垃圾桶采买费用,大到修路改水工程招标,都清晰可溯。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基层治理新气象。
运笔同心,凝聚奋进力量。基层是干事创业的沃土,更是检验党性的考场。我们要主动接受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洗礼,以主题教育为学习契机,通过青年干部学习班,廉政党课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以典型案例为戒,做到警钟长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将权利置于“聚光灯”下,做到“阳光用权”。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用实干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定帧固本,护航长效发展。完善的制度保障对书写基层实践清正廉洁的新答卷同样重要,可以让干部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举报热线、意见箱,鼓励群众对干部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并有效做到“有报必查、查必有果、及时反馈”。通过制度的约束和监督,让“公心”成为每一位基层干部的行为准则,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持续发挥效力。
服务群众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推动“公心”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让“公心”的笔墨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精彩篇章。(宗艳文)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