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绩在民心与实干中扎根
谈及党员干部的成长与事业发展,政绩观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从政者的初心与方向;更像一把标尺,衡量着工作的价值与分量。对党员干部而言,树立并践行科学的政绩观,绝非抽象的口号,而是关乎事业成败、民心向背的关键。
以“民心刻度”校准政绩坐标。政绩的底色,永远是人民二字。有些干部总想着干“显绩”,修宽马路、建大广场,却对群众念叨的“下水道堵了”、“小区路灯不亮”视而不见。 这样的政绩,即便看起来再光鲜,也像没有根基的浮萍,经不起时间的推敲。真正的政绩坐标,该用“民心刻度”来校准。要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当作第一导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多问问群众“盼什么”,少盘算自己“要什么”;多关注“柴米油盐”的琐碎,少追求“锦上添花”的虚功。唯有让政绩始终连着民心、贴着民意,才能立得住、行得远。
用“实干脚步”丈量政绩深度。空谈政绩如纸上画饼,唯有实干能让蓝图落地。现实中,有的干部热衷于“规划宏伟”“口号响亮”,项目开工时轰轰烈烈,后续推进却虎头蛇尾;有的面对难题“绕道走”,遇到矛盾“踢皮球”,总想着 “躺平” 混日子。这样的“政绩”,不过是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来便荡然无存。政绩的深度,要靠“实干脚步” 一步步丈量。就像治沙人扎根荒漠,一年年种树固土,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用数十年的坚守换来了生态奇迹;像科研工作者埋首实验室,一遍遍试验攻关,从“卡脖子” 到“自主创新”,用无数个日夜的钻研突破了技术壁垒。实干不是蛮干,而是既要敢啃“硬骨头”,也要会找“金钥匙”。遇到复杂问题,多调研少武断,多请教少拍板;面对历史遗留问题,不回避不敷衍,用“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唯有如此,政绩才能像大树一样,根系扎得深,枝叶才能长得茂。
靠“长远眼光”涵养政绩生命力。政绩不是“一锤子买卖”,更要经得起历史的回望。有些干部为了短期见效,搞 “寅吃卯粮”的工程,透支资源换增长;有的只看眼前指标,忽视生态保护、民生投入,留下一堆“后遗症”。这样的政绩,看似“见效快”,实则是给后人埋雷。真正有生命力的政绩,需要“长远眼光”来涵养。要算好全局账、长远账,少些急功近利的短视,多些着眼未来的布局;少些只顾当下的浮躁,多些功在千秋的笃定。让政绩经得起时间冲刷,能为后人铺路搭桥,才是真正有分量的担当。
政绩观的本质,是价值观的体现。对党员干部而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实干回应期待,用长远考量得失,才能让每一份政绩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毕竟,那些真正能被记住的成绩,从来都不是写在报表里的数字,而是刻在群众心里的温暖,是留在大地上的改变。(大厂街道新庄社区王茹)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