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民生兜底岂能等曝光才“上线”

2025-11-21 08:23 来源: 供稿 编辑:玖柒六 浏览量:0

民生保障,贵在精准及时,重在协同发力。初冬的西安,一名8岁女孩光着脚穿拖鞋在街头捡拾食物的视频,像一根刺扎进公众心里。视频曝光后,未央区民政局、教育局、街道办多部门迅速联动,12小时内完成安置、入学对接和低保办理启动等工作,效率之高令人欣慰。但欣慰之余,更该追问:若没有这段曝光的视频,这个孩子还要在寒风中捡食多久?民政、街道、社区等基层治理单元,为何没能提前发现这份触目惊心的困境?这种“曝光才作为、不曝光就缺位”的现象,暴露出民生兜底工作中干部不作为的深层积弊。

作风病灶首在履职虚浮。根据低保工作管理规定,村(社区)需日常走访主动发现困境家庭,街道审核、民政监管环环相扣。女孩家庭因母亲去世早已符合低保条件,这般明显的变故却未进入监测视野,根源在于部分干部排查不彻底,把入户走访变成“打卡”走过场,把“主动服务”异化为“等群众上门”,用形式主义的“假履职”规避实质责任。

次在 “躺平”避责  。在部分干部眼中,民生帮扶成了“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既没有亮眼的政绩指标,也没有明确的表彰激励;可一旦有细节错误,还可能被追责。这种“功难归己、过必及我”的心态,让他们陷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应付。社区干部若能多走一步、多问一句,或许早就能发现女孩辍学的困境,却任由问题搁置,直到舆论发酵才仓促“补位”。

更在本位主义的“壁垒”阻隔。以办理低保为例,这一个工作可能需要社区摸查、街道审核、民政审批、教育保障等多部门无缝衔接。可实践中,“各家自扫门前雪”的观念仍然存在:社区等着街道牵头,街道等着民政指导,民政又依赖基层上报,每个环节都在等待“上游推动”,却没人愿意主动“向下扎根”。本需多部门主动联动核实的工作却因各部门认为“不是我的事”而被搁置。

寒冬里的拖鞋不该成为民生保障的“警报器”,更不该成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十五五规划”中明确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重要原则,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列为重点任务。而干部作风是落实规划的关键,曝光后的“高效”证明,只要作风扎实、责任压实,民生难题并非“硬骨头”。唯有让基层干部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作风主动作为,才能杜绝“舆论倒逼式”治理,让每一个困境家庭及时被帮扶,为“十五五”民生福祉提升筑牢基层根基。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