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霜雪砺风骨 山河鉴赤诚 ——读《霜雪满弓刀》品红其拉甫海关人的精神史诗

2025-10-30 09:19 来源: 供稿 编辑:陆文 浏览量:0

当指尖划过《霜雪满弓刀》的最后一页,窗外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另一个世界,红其拉甫的风雪却在心中愈发清晰。这本由南京海关关长辛建民创作的长篇小说,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虚构情节的猎奇,却用最质朴的文字、最真实的故事,将一群扎根雪域高原的海关人推到读者面前。他们的身影在昆仑山脉的风雪中愈发挺拔,他们身上的“五气”——豪气、勇气、骨气、锐气、霸气,如同一束穿透云层的光,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让人在热泪盈眶中,读懂什么是“把高原踩在脚下,将事业托上蓝天”的信仰。

海关卫士向藏民宣传昆虫保护知识

海关卫士向藏民宣传昆虫保护知识

《霜雪满弓刀》最动人的力量,源于“亲历者”的真诚。2008年春天,辛建民走进红其拉甫海关,在长达2300多个日夜里,他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他脚踏莽莽戈壁的碎石,感受过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如何冻僵指尖;他肩披冷月星雨,与同事们一起在深夜的边境线上巡查;他策马丝路古道,听老关员讲述一代代人守护国门的故事;他指点雪域风沙,在缉毒现场见证过惊心动魄的瞬间。这些经历不是笔尖的想象,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他曾和同事们为“万仞雪山,半亩江南”蔬菜大棚里破土而出的菜苗喜极而泣,那抹绿色是荒芜高原上最珍贵的希望;他曾在查获590.96公斤海洛因的案发现场振臂高呼,那欢呼里藏着守护家国的骄傲;他也曾在恣肆无忌的雪崩泥石流面前,与战友们并肩而立,那份泰然自若的背后,是“缺氧不缺精神”的骨气。

坚守在“生命禁区”50余载不动摇

坚守在“生命禁区”50余载不动摇

正是这份“身在其中”,让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得仿佛能从纸页中走出来。豆蔻年华的姑娘,本可以在城市里享受安稳生活,却主动请缨来到红其拉甫,把青春的长发藏进海关帽,用温柔的肩膀扛起边关的风雨;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告别海滨的阳光沙滩,走进戈壁的漫天黄沙,在日记本上写下“用热血护国门”的誓言,从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还有那些因缉枪缉毒名震天山南北的功臣,他们本可带着荣誉功成身退,却选择像昆仑山上的青松,扎根在条件最艰苦的边境线,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却重要的查验工作。他们不是文学作品里“高大全”的英雄,也会在想家时偷偷抹眼泪,会在严寒中冻得直打哆嗦,会因错过孩子的成长而满心愧疚,但当穿上海关制服、站在国门岗位上时,所有的脆弱都化作了“横刀立马天地间”的坚定。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

辛建民在书中写道,红其拉甫是他的“乡愁”。这份“乡愁”不是对故乡的眷恋,而是对一群人、一段岁月的魂牵梦绕。后来他的岗位几经调动,从新疆到江西,从湖北到安徽、江苏,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想起红其拉甫的风雪,想起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内心就会涌起一股冲动——他要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把这些人的精神传下去。于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伏案疾书,一字一句都是心血:写关员们在零下30摄氏度的夜晚,趴在雪地里排查走私车辆,睫毛上结满冰霜却不敢有丝毫松懈;写年轻夫妻同在边关,却因岗位不同,一个月也见不上几次面,只能在巡查间隙通过对讲机说一句“注意安全”;写老关员退休时,捧着自己在边关种下的第一棵小树,哽咽着说“我把一辈子交给这里,值了”。这些细节没有刻意煽情,却比任何华丽的描写都更能打动人心,因为它真实,真实得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

雪域丹心铸雄关

雪域丹心铸雄关

更令人惊叹的是,小说37个章节的开篇,都配有一首小诗,既是对本章主题的概括,更是对人物精神的升华。“壮志难酬走边关,妻小竟隔万重山;夜阑犹闻琴声起,柳絮拂窗报平安”,第一章的诗句刚一映入眼帘,一股苍凉又温暖的情绪便涌上心头——边关的艰苦、对家人的思念、守护国门的决心,都浓缩在这短短几句诗里。这些诗不是凭空创作,而是辛建民在与关员们相处的日子里,听他们的故事、看他们的坚守,自然而然流淌出的情感。诗与文相互映衬,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了诗意的底色,也让红其拉甫海关人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验放巴基斯坦春耕生产农具

验放巴基斯坦春耕生产农具

在《代后记》中,辛建民自谦为海关“小吏”,但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海关人最深情的致敬。他当过教师、乡镇干部,干过纪检监察,在多个省份的海关岗位上倾注心血,正是这份丰富的阅历,让他能深刻理解基层关员的不易,能准确捕捉到他们身上最闪光的品质。他写《霜雪满弓刀》,不是为了歌颂个人,而是为了记录一个群体——他们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爱人的牵挂,更是国门的守护者。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昆仑山脉筑起一道无形的长城,让“中国海关”这四个字,在雪域高原上熠熠生辉。

长篇小说《霜雪满弓刀》作者辛建民

长篇小说《霜雪满弓刀》作者辛建民

合上书,红其拉甫的风雪似乎还在耳边呼啸,关员们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晃动。《霜雪满弓刀》不是一本普通的小说,它是一部用真诚书写的精神史诗,是一面映照初心与使命的镜子。在这个追求快节奏、容易浮躁的时代,这本书提醒我们:总有一些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总有一种精神,在风雪的磨砺中,愈发坚定。那些红其拉甫海关人身上的“五气”,早已超越了边关的界限,成为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力量。

或许我们永远不会去红其拉甫,永远不会经历那样的艰苦,但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时,不妨想想那些在昆仑山上守护国门的人——他们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坚守,我们为何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多一份坚持?他们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奉献青春,我们为何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多一份担当?这,就是《霜雪满弓刀》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感动之后,带着这份精神力量,勇敢地走向属于自己的“边关”,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作者赵柳方近影

(赵柳方,笔名:柳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海关军转干部,出版报告文学《寻找最美——来自国门前的报告》《红色茅山擎旗人》《医路星光》《警坛雄鹰》等多部,计200余万字。 )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