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教辅“卡点”咋解?江苏省教育厅现场回应
“秋招来了,怎么最快匹配上心仪岗位?”“学校要定的教辅资料市面上为啥买不到?”……10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带领相关方面负责人走进政风热线直播间,在线回应群众关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眼下,“秋招”渐入高潮。连日来,江苏多地相继启动2026届秋季校园招聘活动。“看着薪资和发展前景”“想在中部沿海地区就业”……直播间里,一批应届生的心声第一时间传到有关部门面前。
“如何让江苏孩子能高质量、充分就业,这项工作教育厅、全省高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一直联手推动。”节目伊始,江涌就带来好消息:2025年江苏高校毕业生达到78.4万人,就业工作总体稳定,比前两年略有提升,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找到了就业岗位。
成绩是新的起点。2026届高校毕业生预计比2025届略有增长,而江苏也把工作做在前。“比如,今年招聘启动的特别早,全国大学第一场大型招聘会9月就开在江苏,提供超3万个岗位,千多家单位到现场招聘。”江涌介绍,到11月底之前,江苏将推动高校、地方举行各级各类招聘超千场,按金秋启航、寒假暖心、春季攻坚、毕业前百日冲四个时间点推动毕业生就业,打一连套的组合拳,真正推动大学顺利就业。
除招聘活动外,j江苏正通过系统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以及智能化就业服务平台,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特别是针对家庭零就业的困难毕业生群体,在“一人一策、一帮到底、不落一人”等政策帮扶下,最新数据显示,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落实率比普通学生高出约2.5个百分点。
在关注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中小学生教育问题也备受重视。优质的教辅材料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强化训练、拓展视野,是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近年来在中小学生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直播间里,一系列涉及中小学生教辅材料的话题引发热议。
一则来自昆山的投诉引人关注。投诉人刘先生反映,孩子今年刚升入高一,便收到学校发放的教辅资料订购回执单,虽遵循“一科一辅”原则,但9门学科总计需缴纳800余元。“本想对比市场价格,却发现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这些教辅。”
教辅材料事关广大学生。今年,利用教辅征订谋利问题被列为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重点事项。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昊介绍,江苏已就此出台一系列政策。“从直播反映的情况看,地方有关部门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工作不够严谨,难免引发家长疑虑。”吴昊说,省教育厅将进一步跟踪督办,如发现问题将依规问责、移交线索。此外,围绕教辅征订等专项整治,今年江苏还推出了社会监督平台,公众可通过扫码反映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所有举报将在7个工作日内得到明确回复,即使个别情况尚未查清,也需向举报人通报进展。”吴昊说。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新规,明确中小学教辅材料征订“十条纪律红线”。“教辅减少了,孩子能否从容应对考试?是否会‘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4万多点赞互动里,不少家长直言“上火”。
“教辅是辅助性学习资源,不应成为教学指挥棒。”面对家长焦虑,省教育厅语言文字与教材工作处处长沈晓冬给出“定心丸”。他表示,在教辅材料管理方面,他们正从体制机制完善、环节优化、推动免费教辅资源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我们鼓励教师加强教研,科学合理设计作业,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那么,不做或少做教辅,会不会考不过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根本遵循,任何超出课标的教学或考试都是明令禁止的。”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许敬乔接过话头。在他看来,“教考分离”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课标执行存在偏差,部分教师对课标理解不深、执行不严,教学中未能把握好内容边界;另一方面,也受到一些学校应试导向和片面教育观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下阶段我们将多措并举,系统推进解决。”许敬乔说,他们将指导各地加强对教师的课标学习与解读培训,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尤其对起始年级的课标执行进行重点检查,坚决纠正起点过高、节奏过快的问题,确保学生有效学习,而非“输在起点”。其次是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发挥好其导向作用,从根源上推动教学回归课标,实现教考一致。(陈珺璐)
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