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保税研发、保税仓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模式多点开花 —— “保税+”,加出江苏外贸发展新动能
全省综合保税区“保税+”新业态日前再添新成员——随着一批进口原料聚丙烯运抵舒利视光学(江苏)有限公司的仓库,企业保税研发专用账册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江苏省首个医疗器械类保税研发项目。
撬动外贸新业态,江苏“保税+”内涵不断扩容,保税研发、保税仓库、保税维修等“保税+”模式多点开花,不断优化与升级,成为撬动贸易新业态的杠杆。
保税+研发:
企业成本显著下降
保税研发是指综合保税区内企业进口有形料件、试剂、耗件及样品等,开展产品设计、研发的业务。因进口料件保税、设备免税,能有效降低区内企业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与传统的一般贸易方式相比,保税研发的优势非常明显。利用保税研发政策,我们的进口设备免税、原材料保税,极大缓解了研发初期的资金压力。此项政策可节省约20%的初期投入成本,使更多资源倾斜至核心技术攻关与设备升级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舒利视光学(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祺炜说。据昆山海关统计,今年1—9月,昆山综合保税区共有3家企业开展保税研发业务,保税研发一线进出口货值达524.85万美元。
这种新业态正为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今年7月,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海英荷普曼船舶设备(常熟)有限公司围绕保税研发业务模式在常熟综保区正式投产。“保税研发模式下,进口的精密检测仪器和原材料均能享受保税政策,研发成本直降20%。”该公司副总经理眭健介绍,“另外,研发成品经检测合格后可迅速量产投入市场,下半年我们接到外销订单2亿元,预计全年外贸出口额将增长25%。”
保税+仓库:
产业链供应链更强更稳
如今,保税仓库也在和传统意义上的存储货物的库房“告别”。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仓库需要满足供应链上下游需求,成为调度中心、售后服务中心、技术应用中心。在昆山新亘宁供应链有限公司的保税仓库内,工人们正在卸下一批进口塑料粒。待客户下单后,这批产品将发往国内某塑料制品生产厂家。该公司总经理韦强说,“我们对仓库硬件设施、信息化系统、库区及卸货码头都做了升级改造,后期将增加食品、日化用品等存储业务,预计年底进出口值将超3亿元。”
乘着“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的东风,昆山咖啡产业蓬勃发展。日前,一批进口自巴西的19吨咖啡生豆进入江苏安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恒温恒湿仓内储存,等待销售至国内烘焙工厂。据公司副总经理韩轶彬介绍,今年前7个月,公司咖啡生豆出入库总量约1万吨,仓位使用量近95%。
昆山市是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之一,在推动进口规模稳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的进程中,昆山保税仓库获得长足发展,仓储能力与管理水平持续加强,境外直接进口额连年攀升。据了解,在昆山,已设置6座公用型保税仓库,存储着集成电路、塑胶材料、咖啡生豆等各类产品,以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有效服务国内生产,促进进口贸易与消费深度融合,助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2025年1—9月,昆山保税仓库境外直接进口入库金额28亿元,同比增长17%。
“我们将继续支持保税仓储企业融圈、享惠,结合地区特色助推优势拳头产品扩大进出口,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注入强劲动力。”南京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梁维东以昆山的博世(上海)安保系统有限公司为例说,这类大型国际企业,立足昆山保税仓库建立区域化仓储中心,发挥昆山在交通运输、地理位置等方面优势,以高效的流转效率和精准的分拨管理水平联通国内相关产业上下游,并有效辐射东亚市场。
保税+维修:
撬动高端制造产业链发展
在全球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加速转型的浪潮中,保税维修作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外贸新业态,正成为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苏州工业园区,从综合保税区内的先行先试,到区外重点产业的精准突破,逐步构建起“区内保税维修+区外全球维修”双轨并行的保税维修体系。“双轨运行的核心,在于连接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帮助企业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作为深耕保税维修业务多年的专家,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驻唯亭办事处副主任薛泳军表示,“这种模式让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球维修服务的重要节点,园区保税维修品类已覆盖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服务范围拓展至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据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统计,2025年1至9月,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进出口值已达2970.9万美元,同比增长38.5%。
赛峰短舱维修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一家民用航空器企业。“采用保税维修的方式,客户和我们的服务成本明显降低。”总经理Troy Smith表示,“后续维修业务量将成倍增长,维修机种将实现公司产品全覆盖,预计年进出口额将较去年翻番,大大提升我们的市场竞争力。”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一号产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年均增速超20%,但该产业医疗设备等产品普遍具有单价高、生命周期长的特点,产品跨境维修面临资金占用大、周转效率低的难题,严重制约企业全球服务能力。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在于将保税维修政策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向区外延伸。
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受益者,获得苏州工业园区首个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资质。2024年9月,经逐级报批,公司再次获国家部委批准,“自产维修”升级为“全球维修”。“我们的维修范围从自有产品扩展至非资产医疗设备,物料处置更灵活,海外客户合作意愿显著提升。”该公司关务经理杨婷透露,在全球保税维修政策加持下,企业以维修业务更大力度带动产能承接、工艺改进和研发创新。截至2025年10月,企业累计完成全球保税维修业务664.5万美元,保税维修整体增长6.9%。
“区外保税维修不是简单的政策复制,而是基于产业特点的精准适配。”苏州工业园区海关驻娄葑办事处副主任柏文波表示,海关通过动态监控维修全流程,实现了监管效能与企业效益的双赢。从“盼着修”到“修得好、修得快、修得广”,苏州工业园区正以保税维修业务为支点,撬动苏州工业园区高端制造产业链更高质量发展。
有关人士指出,“保税+”外贸新业态已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的策源地和放大器。新业态延伸了服务链条,拓展了外贸增值空间,为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了现实路径。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