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江苏微印记|全省39名调解员“家务事”调解“大比武” 法理情融合,案结事了人和
10月底,盐城市亭湖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邸玉颖向记者讲起最近化解的一起家事纠纷。陈潇(化名)多次向丈夫提出离婚,并主张女儿抚养权、分割夫妻共有住房。由于案件涉及财产、抚养、赡养等多方面问题,双方僵持许久。这一次邸玉颖以房产“产权共享、居住权分离、未来处置”的过渡性方案,7天就化解了纠纷。这一妙招是她新近在全省婚姻家事纠纷调解“大比武”上学到的处理方法。
一个多月前,来自全省的39名调解员齐聚扬州,参加全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参赛者分组抽取涉婚姻家庭纠纷案例进行模拟调解,在规定时间内熟悉诉求、梳理矛盾、阐释法理、促成和解,案例涉及遗产分割矛盾、抚养权争议、涉彩礼纠纷等多个类型。
活动现场,东台市西溪景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戴语盟模拟担任一起遗产分割纠纷案调解员,邸玉颖和盐南高新区伍佑街道龙园社区家事纠纷调委会调解员徐金晶分别“扮演”双方当事人。在当事人“互不相让”时,戴语盟采取“背靠背”调解方法,适时告知其民法典关于共同财产和遗产继承的相关规定,并打出“感情牌”,循序渐进进行情绪疏导。法理、情理、道理一一讲透,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明确房屋产权、遗产继承份额,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依法调解是前提,法理情要融合,公序良俗不能不顾。”邸玉颖面对评委提问时表示。
39名参赛选手有的来自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有的来自驻基层法院、派出所、妇联调解工作室,都有3年以上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经验。选手们“各显神通”,在依法调解的基础上,根据纠纷特点综合运用换位思考、亲情融化、心理疏导等多种调解技巧,引导对立当事人解开心结、握手言和,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我们赛前多次沟通讨论,复盘日常调解工作中的难点,前后准备近两个月。”宜兴市新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汤文涛说,这次活动高手云集,同行们现场适用法律准确性高,调解程序规范,这些都让其受益匪浅。
“大比武”活动还设置笔试考查和知识竞答环节,比试专业知识和临场应变能力。选手们围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运用调解实务、沟通技巧等认真作答。“选手们熟悉人民调解流程,调解技巧运用娴熟,懂法律、有情怀、有担当,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人民调解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活动评委、上海政法学院调解学院院长侯怀霞点评道。
《江苏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条例》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迈入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人民调解员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完善调解员选任、管理、培训、保障等机制,吸纳律师、公证员、仲裁员等担任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以县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派驻调解工作室为骨干、个人调解工作室为延伸的调解组织体系,10.3万余名人民调解员扎根基层,95%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联合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新华日报社记者 倪方方 省司法厅 李伟 刘有才 邢媛媛)
专家点评>>>
李浩(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我国的人民调解拥有“东方之花”美誉。在现代化进程中,人民调解制度有了长足进步,调解实践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参加“大比武”的调解员们,通过调解一个个具有相当难度的家事纠纷,充分展现了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与调解能力。难能可贵的是,调解员们熟悉与家事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依法调解作为前提,同时把情与理融入调解之中。同时,他们换位思考、“如我在调”,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找出双方均能接受的调解方案。这批活跃在基层的人民调解员,为法治江苏、平安江苏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