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从赛场冠军到产业沃土,江苏职教的“金牌密码”是什么?
近日,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下称“世校赛”)总决赛国内组争夺赛中,江苏职业院校再创佳绩:斩获113枚金牌,实现金奖总数、中职金奖数、高职金奖数三项全国第一,书写赛事五连冠辉煌。本次大赛江苏共派出332支队伍参赛,覆盖超90%竞赛赛道,充分彰显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全、人才培养质量整体较高”的鲜明优势。从赛场竞技到产业赋能,江苏职业教育正以实干担当践行“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
赛道突破:多领域彰显硬核实力
世校赛被誉为职业教育领域的“奥林匹克”,不仅是职教学子专业技能比拼的舞台,更是对他们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难题的集中检阅。
“我们要教会AI如何去‘看护’一片田。”此次大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绿野巡踪”团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斩获金牌。他们研发的智慧农业系统,通过无人机群采集数据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可实时监测农田异常并及时处理。
“此前的省赛更像是一个概念验证,而国赛比拼的是技术的深度、创新的纯度以及落地应用的潜力。”团队成员余逸帆表示,团队的国赛方案相比于省赛实现了跨越式升级。其中,单智能体拓展为多智能体协同,负责气象分析、病虫害识别、市场预测等不同任务的智能体“团队协作”,使得整套系统的效率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大提升。据估算,无人机巡检比人工节省近70%的时间。
在机电设备安装与运维赛道,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凭借“数智融通——柱塞泵智能制造系统安装与运维”项目,以零失误的操作和分秒不差的汇报征服全场。“学生不仅要会操作设备,还要具备用数字化手段改造传统产线的能力。”团队指导老师詹国兵道出了参赛的深意。该项目深度融合数字孪生、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区块链等技术,有效提升了柱塞泵装配生产线的装配效率,为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领域的“智改数转网联”提供了创新方案。
餐饮赛道看似平凡,竞争却更加激烈,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参赛团队现场创作的“寻味江南:三人主题套餐”惊艳全场。福禄鱼球、牡丹花胶、酿肉春笋……三位选手以刀为笔、以食材为墨,将诗词中的江南美食“绘”入盘中;一边烹饪,一边娓娓道出每道菜背后“不时不食”的江南食俗。这份兼具技艺与文化的匠心表达,让他们从全国78支顶尖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金牌。
生根发芽:从现实难点到创新亮点

金牌背后,是日夜的攻坚,更是创意的突围。这些参赛成果,不仅赢得了赛场荣誉,更在真实产业土壤中生根发芽。
在新能源电池回收这个新兴产业中,高效提取稀缺金属镍是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镍浓度检测通常采用人工滴定法,严重制约着研发效率。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队选手姚婷涓介绍,按照国家标准方法,人工滴定法检测一个样品需要30分钟。
面对这一痛点,团队向传统检测方法发起了挑战——他们研发的基于AI视觉的镍含量快速检测系统,将检测时间从30分钟缩短到了毫秒级别。这个“不起眼”的小方盒,其背后是团队自主训练的大模型算法和海量数据支撑。团队成员胡露苗告诉记者,为了训练AI模型,大家采集了数千组不同浓度、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溶液图像,建立了完备的数据库。“每一个参数的优化,都经过了反复验证。”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团队则将目光投向了乡村。针对农村的秸秆焚烧监管难题,他们搭建了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无人机秸秆焚烧监控平台,并成功夺得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中职组)金牌第一名。“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我们的平台可以更精确地识别火情,降低生态财产损失。”该团队成员卢宸旭说,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在实际中应用。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的金奖团队聚焦独居老人的安全困境。当老人不慎跌倒,家中部署的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防摔马甲等硬件设备能在瞬间捕捉异常,自动触发警报并联动紧急救援。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则敏锐地捕捉到婴幼儿养育领域的现实痛点。“如今许多孩子被过度保护,反而像温室里的花朵般弱不禁风。”团队成员蒋研研说,针对家长在婴幼儿喂养和体质调理方面的认知误区,团队创新打造“社区育幼,中医有方”项目,将现代育幼理念与传统中医智慧相融合。通过开展养育照顾小组活动,团队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自然疗法融入托育,为家长提供专业的育儿指导。
“我们瞄准的不是理论课题,而是困扰行业多年的实际难题。”在物流与供应链赛道夺得金奖的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团队,将目光锁定在集装箱配载这一海运关键环节。调研中,团队发现传统人工配载效率低下、空间利用率不足,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就像整理收纳箱,优化摆放顺序就能多装30%的货物。”团队成员徐臻介绍,团队与企业共同研发了集装箱配载智能系统,通过算法精准计算不同尺寸货物的最优摆放方案,将集装箱空间利用率提升至新高度。目前这套配载系统正在多家企业进行测试优化。
淬炼匠人:以产教融合服务实体经济
8月的烈日,见证了另一种形式的“高温淬炼”。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系实训基地,团队3位学生放弃假期休息,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投入土木建筑施工赛道(中职组)的备战。从建筑施工规范的细节拆解、施工技术的反复实操,到现场讲解逻辑的优化打磨、突发问题的应急演练,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团队最终从全国参赛的67所顶尖院校中脱颖而出,以绝对优势斩获金奖第一名。
从实训基地到全国赛场,这条用汗水浇灌的道路,正是江苏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写照。江苏职教以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答——将赛场与课堂紧密相连,让产业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国家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套“课赛融通—专项集训—模拟实战”的进阶培养体系正高效运转。学院将国赛标准系统分解、融入日常教学,开发赛教融合课程216门,修订实践教学标准126项。建立“专业初筛—院系复赛—校级决选”机制,实施“一员一册”成长档案,跟踪记录6000余名选手从备赛到就业的全周期发展数据。这套科学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成为支撑学子们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持续问鼎高水平赛事的重要基石。
“我们通过搭建学生工坊、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概念验证与中试孵化。”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协同、赛教融合”的模式,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前沿技术。该校软件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楼桦介绍,近三年来,该院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4项。
“我们的项目已经引起了企业的浓厚兴趣,这让我们非常振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金牌团队成员吴红燕表示,团队将继续完善解决方案,真正为推动农药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贡献青春力量。
赛场之内,是毫米间的极致较量;职业生涯,是永无止境的匠心探索。这些青年学子淬炼技艺,最终铸就的是一份关乎未来的时代匠心。
“金牌不是终点,而是江苏职教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实体经济新征程的起点。”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江苏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殷殷嘱托,将技能大赛作为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为江苏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更加强劲、更为持久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